夙龄慕名山,心常恋仙阙
出处:《始渡罗阳水历诸峰》
明 · 李云龙
夙龄慕名山,心常恋仙阙。
及此释尘鞅,清秋驾言发。
沿溪行必尽,陟岭力务竭。
飞泉既汹涌,连峰复嵂崒。
槎枒石门邃,欹侧苔径滑。
花明逢洞口,木落见山骨。
谷静猿啸悲,云深飞鸟没。
优哉山水都,信矣仙灵窟。
餐彼岭上霞,弄此松下月。
灵襟日潇洒,坐见生绿发。
寄谢赏心人,毋令蕙草歇。
及此释尘鞅,清秋驾言发。
沿溪行必尽,陟岭力务竭。
飞泉既汹涌,连峰复嵂崒。
槎枒石门邃,欹侧苔径滑。
花明逢洞口,木落见山骨。
谷静猿啸悲,云深飞鸟没。
优哉山水都,信矣仙灵窟。
餐彼岭上霞,弄此松下月。
灵襟日潇洒,坐见生绿发。
寄谢赏心人,毋令蕙草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名山仙境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在清秋时节亲临山川的体验。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和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
开篇“夙龄慕名山,心常恋仙阙”,表达了诗人自幼就对名山大川的向往,心中常常憧憬着仙境般的美好。接着,“及此释尘鞅,清秋驾言发”则描述了诗人终于在清秋时节,摆脱世俗束缚,踏上寻觅仙山的旅程。
“沿溪行必尽,陟岭力务竭”展现了诗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随后,“飞泉既汹涌,连峰复嵂崒”描绘了山间瀑布激荡,群峰耸立的壮丽景象。接下来的“槎枒石门邃,欹侧苔径滑”则通过奇特的石门和滑腻的苔径,进一步渲染了山林的幽静与险峻。
“花明逢洞口,木落见山骨”描绘了山中花木繁茂,洞口隐约可见的场景,以及随着树木凋零,山体裸露的景象,展现了季节更迭带来的自然变化。“谷静猿啸悲,云深飞鸟没”则通过山谷的寂静与猿猴的哀鸣,以及云雾深处飞鸟消失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神秘而空灵的氛围。
“优哉山水都,信矣仙灵窟”表达了诗人对山水之美的赞叹,以及对仙山洞府的向往。“餐彼岭上霞,弄此松下月”则描绘了诗人在此处享受自然之美的情景,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灵襟日潇洒,坐见生绿发”则进一步表现了诗人精神的愉悦与身体的健康。
最后,“寄谢赏心人,毋令蕙草歇”则是诗人对志同道合者的呼唤,希望他们能共享这份自然之美,不让心灵的花朵枯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大自然深刻的情感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