筚圭苑里秋风后,平乐馆前斜日时
出处:《故洛阳城有感》
唐 · 杜牧
一片宫墙当道危,行人为尔去迟迟。
筚圭苑里秋风后,平乐馆前斜日时。
锢党岂能留汉鼎,清谈空解识胡儿。
千烧万战坤灵死,惨惨终年鸟雀悲。
筚圭苑里秋风后,平乐馆前斜日时。
锢党岂能留汉鼎,清谈空解识胡儿。
千烧万战坤灵死,惨惨终年鸟雀悲。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宫墙:高大的城墙。危:险峻。
行人:路上的行人。
筚圭苑:古代皇家园林。
秋风后:秋风过后。
平乐馆:宫殿名。
斜日时:傍晚时分。
锢党:结党营私的人。
汉鼎:象征江山社稷的宝鼎。
清谈:空谈无实际作用的讨论。
胡儿:对异族人的称呼。
千烧万战:多次战争。
坤灵:指大地。
惨惨:凄惨。
鸟雀悲:鸟儿悲鸣。
翻译
一道宫墙挡路高耸,行人为了你脚步缓慢。秋风吹过筚圭苑,斜阳照在平乐馆前。
党羽怎能保住汉家江山,清谈只能辨识胡人智谋。
历经战火大地荒凉,全年哀鸟悲鸣凄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凉的宫墙废墟图景,行人经过这里,不禁为历史兴衰所留恋。诗中的“筚圭苑里秋风后”用了古代礼器筚圭来比喻时间的流逝和物是人的沧桑,而“平乐馆前斜日时”则描绘出一幅黄昏落幕、太阳西下的寂寥景象。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过往繁华的怀念,以及面对历史变迁时的无力感。
接下来的“锢党岂能留汉鼎”指的是历史上的权臣无法永远掌控国家大权,类似于古代的汉鼎。这里通过历史的比喻,表达了对于权力的短暂和不可持久性的深刻认识。而“清谈空解识胡儿”则是对当时士人空谈无益、不能担当时代重任的批评。
最后两句“千烧万战坤灵死,惨惨终年鸟雀悲”,通过对战争废墟和生命消逝的描绘,抒发了对于战争毁灭性与生命尊严的深切哀痛。整首诗充满了历史沧桑感和人间疾苦的情怀,是诗人站在古都洛阳城中,对于往昔荣光与现实颓废之间鸿沟所做出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