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浩气已充真乐地,宁论实相与虚无全文

浩气已充真乐地,宁论实相与虚无

宋 · 韩淲
茅山从此占西湖,须信高人德不孤。
临水未能忘汝颍,爱山还肯羡匡庐。
眼前孤劲竹尊者,世上浮名松大夫。
浩气已充真乐地,宁论实相与虚无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韩淲所作的《铅山徐子融茅斋留饮次其韵》。诗中以“茅山”与“西湖”为引子,巧妙地表达了对高洁人格的赞美与向往。诗人通过“水”与“山”的意象,以及“竹尊者”与“松大夫”的比喻,展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高尚品德的追求。

首联“茅山从此占西湖,须信高人德不孤”,开篇即点明主题,以“茅山”象征隐逸之地,“西湖”则代表了人间仙境,暗示高洁之人虽处世外桃源,但其品德却能影响四方,不孤寂。接下来的“临水未能忘汝颍,爱山还肯羡匡庐”,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山水之美难以割舍的情怀,同时也暗含着对高人雅士生活态度的向往。

颔联“眼前孤劲竹尊者,世上浮名松大夫”,运用了竹与松的象征,竹子的坚韧不拔与松树的高洁自守,分别代表了诗人所推崇的品格与世俗中的虚名相对比,强调了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在的品质而非外在的名声。

尾联“浩气已充真乐地,宁论实相与虚无”,总结全诗,表达了诗人认为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内心的充实与满足,不为外界的虚名所动,更不计较实际与虚幻的区别,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高远志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象征手法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高尚人格的颂扬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展现了宋诗的风骨与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