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救深州,元翼终就屠
不能静丘民,安用称唐虞。
堂堂赞皇公,龙变谁可拘。
邂逅逢可人,奋身为谋谟。
草书救深州,元翼终就屠。
谁能叱邸吏,奸将立改图。
天方去大和,拔公去其都。
十年奇才论,独智羞群愚。
注释
英霸:杰出的英雄人物。俚叟:平民百姓。
丘民:百姓。
唐虞:传说中的太平盛世,指尧舜时代。
赞皇公:可能指某位有威望的公卿。
龙变:比喻变革或革新。
邂逅:偶然相遇。
谋谟:策划,谋略。
草书:草率的书法,此处可能指紧急文书。
屠:杀戮,这里指元翼遭遇不幸。
叱:呵斥。
邸吏:官府的办事人员。
奸将:邪恶的将领。
大和:和平的时代,也可能指日本的年号。
拔:撤离,引申为被驱逐。
奇才:非凡的才能。
羞:使……感到羞愧。
翻译
世上没有杰出的英雄人物,连平民百姓也能吟诵诗书。若不能使百姓安宁,怎能称得上是唐虞盛世的君主。
威严的赞皇公,谁能束缚他如龙的变革之心。
偶然遇到合适的人,他便奋发为国家出谋划策。
他曾以草书救急深州,元翼最终却遭遇杀身之祸。
谁能呵斥那些官吏,让邪恶将领改变主意。
天意似乎要远离和平,迫使他离开京都。
十年间他的奇才被热议,他的智慧令众人自愧不如。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张耒所作,收录在他的《感遇》系列诗中。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政治色彩浓厚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和个人抱负的深刻感慨。
首先,“世无英霸器”一句,直接点出了诗人对于现实中的英雄豪杰缺失的感叹。接着,“俚叟诵诗书”则描绘出诗人本身虽然学富五车,却不得志的处境。
“不能静丘民,安用称唐虞”两句,表明诗人对于无法平定百姓、恢复古代盛世(唐虞)的忧虑。这里的“唐虞”通常指的是历史上的盛世,比喻理想中的美好社会状态。
紧接着,“堂堂赞皇公,龙变谁可拘”一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于权贵的批评,也透露出对变革的无奈和困惑。这里的“龙变”指的是权力高位者的频繁更迭,而“谁可拘”则是对能否有人能够遏制这种乱象的疑问。
下一句,“邂逅逢可人,奋身为谋谟”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有能力、愿意出手相助的人的赞扬,以及自己投身于国家大计的决心。“邂逅逢可人”中的“邂逅”指的是能够遇到,或者说是幸运地得到;“奋身为谋谟”则强调了诗人的积极参与和献策。
接下来的两句,“草书救深州,元翼终就屠”描绘了一场军事行动的紧急与血腥。这里的“草书”可能指的是紧急情况下的简便文书,而“元翼”则是用来指代某个将领或统帅的名字。
随后,“谁能叱邸吏,奸将立改图”两句,抒发了诗人对于腐败官员和不忠诚将领的强烈批判,以及希望出现能够改变这种局面的英雄人物。
“天方去大和,拔公去其都”一句,则是对某个权势者离开其统治地的描写。这里的“天方”可能指的是自然法则或者上天的安排,而“拔公”则是指某位高官的离去。
最后,“十年奇才论,独智羞群愚”两句,是诗人对于自己过往十年的智慧和才能的自我评价,以及面对世俗中庸碌之辈时的孤立与自豪。这里的“奇才”指的是非凡的才能,而“独智羞群愚”则表达了诗人即便在众人看来平庸,但自己深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远超常人。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盛世的向往、对现实社会问题的批判,以及个人抱负与无奈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的政治理想和个人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