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幅萧萧烟雾枝,如卷中有千尺奇
出处:《张月梅子昂竹石图歌》
元 · 范梈
近来海内写竹石,集贤学士有李衎。
吴兴翰林公更神,大抵不令石作板。
半幅萧萧烟雾枝,如卷中有千尺奇。
洞穴常起鬼神疑,嵩华衡岱狎童儿。
金溪处士清似鹤,携此随秋访幽壑。
我忆为公故僚吏,细抚遗书双泪落。
吁嗟翰林今世无,一笔犹可重江湖。
鸣凤之下出瑾瑜,高风况足励顽夫。
吴兴翰林公更神,大抵不令石作板。
半幅萧萧烟雾枝,如卷中有千尺奇。
洞穴常起鬼神疑,嵩华衡岱狎童儿。
金溪处士清似鹤,携此随秋访幽壑。
我忆为公故僚吏,细抚遗书双泪落。
吁嗟翰林今世无,一笔犹可重江湖。
鸣凤之下出瑾瑜,高风况足励顽夫。
鉴赏
这首元代范梈的《张月梅子昂竹石图歌》描绘了近世画家张月梅和子昂创作竹石画的精湛技艺,以及其作品所蕴含的艺术魅力。诗中首先赞扬了李衎和吴兴翰林公在竹石画领域的卓越贡献,强调他们不拘泥于传统的石刻形式,而是赋予作品以灵动与生机。接着,诗人通过夸张的手法,形容画中的竹枝如烟雾缭绕,充满动态,仿佛能引人进入画卷,感受到千尺之高的奇景。
画面中的洞穴和山岳被赋予神秘和童趣,显示出画家的想象力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人又提到金溪处士的清雅如同仙鹤,他带着这些画作探寻幽深的山谷,体现了艺术与自然的契合。诗人回忆自己曾是翰林公的僚吏,抚摸着他的遗作,不禁感慨万分,泪水滑落,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和对艺术传承的深情。
最后,诗人感叹当今已无像翰林公那样的艺术巨匠,但他的笔墨依然能在江湖间留下深远影响,激励后人。诗中将翰林公比作鸣凤出瑾瑜,赞美他的高尚品格和艺术才华,认为他的精神风貌足以激励那些顽固之人。整首诗语言生动,情感真挚,是对一幅竹石图的深度解读和对艺术家的崇高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