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中能具超尘想,岁久年深累渐轻
出处:《示已锋禅人》
明 · 释函是
学道先须远俗情,不求安逸不求名。
尘中能具超尘想,岁久年深累渐轻。
尘中能具超尘想,岁久年深累渐轻。
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修行者追求精神超越而非物质享受的生活态度。诗人强调了“学道”这一核心理念,即追求内在的精神成长和道德修养,而非外在的安逸与名誉。诗中的“远俗情”意味着远离世俗的欲望和纷扰,专注于内心的平静与清明。而“不求安逸不求名”则进一步阐述了修行者不为物质的舒适和名声所动的决心,他们追求的是精神上的纯净与自由。
“尘中能具超尘想”一句,形象地描绘了修行者即使身处尘世,也能保持超越世俗杂念的心态,保持心灵的纯净与高洁。这不仅是对修行者个人品质的赞美,也是对一种理想人格的向往——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现实生活中,保持自我,坚守信念,不被外界环境所左右。
最后,“岁久年深累渐轻”则暗示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修行者内心的负担会逐渐减轻,精神的修为会日益深厚。这不仅是一种对修行过程的描述,也蕴含着对人生智慧的深刻理解:真正的成长和解脱,往往伴随着时间的积累,需要耐心和坚持。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哲理,鼓励人们追求精神层面的提升,远离世俗的诱惑,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清明,最终达到心灵的自由与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