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去衣冠在,魂来户牖虚
出处:《代范德孺挽李稷运使四首 其四》
宋 · 毕仲游
遗札何堪问,知无封禅书。
杀身今已矣,报国事何如。
人去衣冠在,魂来户牖虚。
应同广川记,惟见玉蟾蜍。
杀身今已矣,报国事何如。
人去衣冠在,魂来户牖虚。
应同广川记,惟见玉蟾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毕仲游为李稷运使所作的挽诗之一,具体是第四首。通过“遗札何堪问”开篇,诗人表达了对逝者留下的信件无法回复的遗憾之情,暗示了对逝者深沉的怀念与哀思。接着,“知无封禅书”一句,可能暗指逝者未能完成或实现的功业或理想,增加了诗歌的悲壮色彩。
“杀身今已矣”一句,直接点明逝者的离世,同时也表达了对逝者勇于牺牲精神的赞颂。“报国事何如”则进一步追问逝者生前对国家的贡献和影响,体现了对逝者功绩的深切关注与怀念。
“人去衣冠在,魂来户牖虚”描绘了逝者虽已离去,但其留下的衣物犹存,而其灵魂似乎仍在家中徘徊,营造了一种既现实又超脱的氛围,表达了对逝者永存于人心的信念。
最后,“应同广川记,惟见玉蟾蜍”以广川记为典故,可能是指逝者如同历史长河中的一颗明珠,虽然肉体消逝,但其精神与事迹将被后人铭记,如同月光下的玉蟾蜍一样,虽静默无声,却能照亮夜空,象征着逝者虽逝,但其精神与影响将永远流传。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逝者生前事迹的追忆与反思,以及对其精神品质的赞美,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与崇敬之情,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