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之画图几百年,人间尚自留真墨
出处:《题黄车驾画竹》
明 · 何景明
画竹忌屈不忌直,息斋由来有笔力。
今之画图几百年,人间尚自留真墨。
空堂昼挂风雨寒,明灭纤雾生微澜。
细观见竹不见画,何时石上削此三琅玕。
八闽高士黄司马,平生好文兼爱画。
碧草停珂夏省中,白云捲幔晴窗下。
每逢宾客出评品,遂使破素增高价。
开图似惜孤鸾丛,胡为写置荆棘中。
君不见洞庭之上潇湘岸,翠筱脩篁沙草乱,凤凰不栖鹧鸪怨。
今之画图几百年,人间尚自留真墨。
空堂昼挂风雨寒,明灭纤雾生微澜。
细观见竹不见画,何时石上削此三琅玕。
八闽高士黄司马,平生好文兼爱画。
碧草停珂夏省中,白云捲幔晴窗下。
每逢宾客出评品,遂使破素增高价。
开图似惜孤鸾丛,胡为写置荆棘中。
君不见洞庭之上潇湘岸,翠筱脩篁沙草乱,凤凰不栖鹧鸪怨。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何景明的《题黄车驾画竹》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竹场景。首句“画竹忌屈不忌直”,强调画竹时应注重线条的刚劲与自然,不宜过于弯曲。接着,诗人赞扬了画者息斋的技艺,称其笔力深厚。诗中提到画作历经数百年仍保留着真挚的墨色,即使在空堂之中,风雨寒意中,画面依然生动,微澜生出,展现出画竹的细腻与动态。
诗人进一步通过细致观察,感受到画中的竹子仿佛脱离了画框,仿佛是从石头上削出的三根琅玕(美玉般的竹子),寓意其艺术价值极高。接下来,诗人提及福建高士黄司马,他不仅喜好文学,也热爱绘画,他的作品在夏日在省中碧草间,晴窗下显得尤为雅致。
然而,诗人对画作的展示方式提出了疑问,为何将如此珍贵的艺术品置于荆棘丛中,如同孤鸾(失偶的凤凰)般被冷落。最后,诗人以洞庭湖畔翠竹潇湘的景象作结,暗示画中的竹子本应在优美环境中生长,而非与凤凰不至、鹧鸪哀鸣的荒凉之地。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画竹的赞美和对画作命运的关切,表达了对艺术价值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画家境遇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