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水浮花留好咏,极天芳草寄牢愁
出处:《和程肖琴同年适五十述怀二首 其一》
清末民国初 · 曹家达
漫誇要眇美宜修,哀罢江南悔北游。
细水浮花留好咏,极天芳草寄牢愁。
步兵所向无青眼,潘岳相逢已白头。
端恨故家乔木在,烽烟历历望中收。
细水浮花留好咏,极天芳草寄牢愁。
步兵所向无青眼,潘岳相逢已白头。
端恨故家乔木在,烽烟历历望中收。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期的诗人曹家达所作的《和程肖琴同年适五十述怀二首(其一)》。诗中充满了对个人经历、时代变迁以及对故国之思的深刻感慨。
首句“漫誇要眇美宜修”,以一种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过往追求美好事物的反思,暗示了对这些追求可能带来的虚幻或不切实际的批判。接着,“哀罢江南悔北游”一句,通过对比江南与北方的行程,表达了诗人对过去选择的后悔,可能暗含了对某种政治立场或生活道路的反思。
“细水浮花留好咏,极天芳草寄牢愁。”这两句运用自然景象来寄托情感,细水浮花象征着短暂的美好,而极天芳草则可能代表了远方的希望或理想,但“好咏”与“牢愁”的并置,表明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状态,既有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也有对现实困境的忧愁。
“步兵所向无青眼,潘岳相逢已白头。”这里引用了两个典故,步兵指东晋时期的名士阮籍,他以“青眼”表示对人的欣赏,此处反用,暗示诗人面对世事变化,不再轻易表达情感;潘岳则是西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早年即白发,此处可能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华逝去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无奈。
最后,“端恨故家乔木在,烽烟历历望中收。”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深深眷恋,即使烽火连天,战火不断,心中的故乡依然清晰可见,体现了强烈的家国情怀。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个人命运、时代背景以及对国家民族深厚情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