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乡节物又清明,懒复追游年少行
愁惨松楸十年泪,雨昏花絮数声莺。
高红远绿俱无那,客恨春风两不平。
强课新诗作寒食,不堪重忆故园饧。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异乡:指诗人身处的非故乡的地方。清明:中国传统节日,扫墓祭祖的日子。
追游:游玩、出游。
年少行:年轻时的游历或行为。
愁惨:悲伤凄凉。
松楸:松树和楸树,常用于墓地。
十年泪:长期积累的哀伤泪水。
雨昏:阴雨天。
高红远绿:形容花儿鲜艳,绿色茂盛。
无那:无可奈何,无法排解。
客恨:旅居者的思乡之愁。
春风:象征着生机和温暖,但在此处可能带有对比的意味。
寒食:中国传统节日,在清明前一两天,禁烟火以示对先人的尊重。
故园饧:故乡的糖糕,代表家乡的思念。
翻译
异乡的景色正值清明,我已失去年轻时游玩的兴致。想起逝去亲人的墓地,心中充满哀伤,连春雨中飘落的花瓣和鸟鸣都让我心痛。
远处的红花和近处的绿叶都无法安慰我这颗漂泊的心,客居他乡的我与春风也无法相安无事。
勉强写首新诗来纪念寒食节,却无法承受再次回忆起故乡的甜蜜糖糕(饧)带来的痛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异乡过清明节的孤独和愁苦之情。清明,亦即寒食节,是我国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人们通常会踏青、扫墓,以怀念祖先。在这首诗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异乡节物又清明,懒复追游年少行。” 这两句通过对节令的描写,引出了诗人的懒惰心态,以及他不愿再去追寻那些已经逝去的青春岁月。这反映了诗人在外地过节的心境,是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是一种对现实无奈的接受。
“愁惨松楸十年泪,雨昏花絮数声莺。” 这两句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凉和孤独。松楸在这里象征着岁月的流逝,而“十年泪”则直接点明了诗人的长期苦楚。雨中的花絮和莺鸟的叫声,更增添了一种凄清的氛围,渲染了诗人愁惨的心情。
“高红远绿俱无那,客恨春风两不平。” 这两句中,“高红”指的是远处的红色花朵,“远绿”则是远处的绿意。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春天景色的感受,那些美丽的颜色在他眼中都失去了往日的光彩。他所说的“客恨”,即旅居异乡的愁绪,而“春风两不平”则是说春天的风对他而言,并没有带来温暖和快乐,反而加重了他的悲伤。
“强课新诗作寒食,不堪重忆故园饧。”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在过节之际,被迫去创作诗歌以应景,但这种行为对他来说是一种折磨,因为它让他不得不去回忆那些已经无法触及的美好往事。这里的“寒食”即指清明节,传统上人们会禁食肉食,以示纪念。而“故园饧”,则是诗人对于家乡饮食文化的一种怀恋之情。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节令和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在异乡过节时的心境变化,以及他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无尽怀念。诗中充满了对故土的思念,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以及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悲凉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