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著谢公屐,宁宜仲举舆
出处:《夜宿护国寺》
宋 · 李洪
积雨长涂淖,禅房卧枕书。
松风醒耳目,梅雨上衣裾。
误著谢公屐,宁宜仲举舆。
前山聊细数,何事拥犀渠。
松风醒耳目,梅雨上衣裾。
误著谢公屐,宁宜仲举舆。
前山聊细数,何事拥犀渠。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积雨:连绵的雨。涂淖:泥泞的道路。
禅房:僧人居住的房间。
卧枕书:靠着书卷躺着。
松风:松树间的风。
醒耳目:使耳朵和眼睛感到清爽。
梅雨:初夏的梅子雨。
衣裾:衣服的下摆。
误著:错误地穿着。
谢公屐:谢灵运的木屐,象征隐逸生活。
仲举舆:仲举的车,可能指代舒适的出行工具。
聊细数:随意数一数。
何事:为什么。
拥犀渠:像犀牛角拥抱着的水渠,形容环境奇特。
翻译
连绵的雨使道路泥泞,我在禅房里靠着书卷休息。松林中的风拂过,使我耳目清新,梅雨打湿了我的衣襟。
我误穿了谢公的木屐,却不宜乘坐仲举的车舆。
随意数着前方的山峦,不明白为何会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像是被犀牛角拥抱着的水渠。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中禅房景象,诗人在积雨后的环境中寻得一片清净之地。"积雨长涂淖"表明外面仍是湿润的,而诗人却选择了室内的安静与书籍为伴。"松风醒耳目"则展示了大自然的声音如何唤醒诗人的感官,仿佛梅雨中的清新也渗透进衣物之中。
然而,在这宁静的夜晚,诗人的思绪却飘向远方。他"误著谢公屐",似乎是在遥想古人谢灵运的隐逸生活,而"宁宜仲举舆"则是对友人仲举的关切,希望他能像舆地车那样稳重前行。
最后两句"前山聊细数,何事拥犀渠"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和内心世界的沉思。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静谧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在夜晚的禅房中与自然和古人精神交流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