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晨扶杖芳堤去,绿水移舟竹径通
出处:《赠母舅谢东园公新筑东园书舍》
明 · 王希文
灵晨扶杖芳堤去,绿水移舟竹径通。
何处读书人案雪,有时送酒鹤开笼。
名齐邺下称诸子,钓老江湖羡个翁。
种稻栽香馀不染,洞门惟见白云封。
何处读书人案雪,有时送酒鹤开笼。
名齐邺下称诸子,钓老江湖羡个翁。
种稻栽香馀不染,洞门惟见白云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向往。首句“灵晨扶杖芳堤去”,以清晨为背景,描绘了诗人手持拐杖,漫步于花木繁茂的堤岸,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接着,“绿水移舟竹径通”一句,通过水波轻漾和竹林小径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与静谧。
“何处读书人案雪,有时送酒鹤开笼”两句,巧妙地将读书与饮酒两种雅致的生活情趣融合在一起,既体现了文人的高洁志趣,也暗示了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其中,“案雪”一词形象地描绘了书桌上积雪未消的情景,既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也寓意着知识的积累与沉淀。
“名齐邺下称诸子,钓老江湖羡个翁”则表达了对古代贤士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这里,“邺下”指古代文化繁荣之地,与“诸子”并提,彰显了对古代文人学士的推崇。“钓老江湖羡个翁”一句,则通过钓鱼老人的形象,寄托了诗人对自由自在、远离尘嚣生活的渴望。
最后,“种稻栽香馀不染,洞门惟见白云封”两句,以农耕生活为背景,强调了自然与人类活动的和谐共存。稻田与香花的种植象征着劳动与美的结合,而“不染”二字则表达了诗人对纯净生活的追求。洞门被白云覆盖的景象,既是一种自然美景的描绘,也暗含了超脱世俗、心灵纯净的意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文人雅趣的向往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