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蜀王有遗魄,今在林中啼全文

蜀王有遗魄,今在林中啼

出处:《井泥四十韵
唐 · 李商隐
皇都依仁里,西北有高斋。
昨日主人氏,治井堂西陲。
工人三五辈,辇出土与泥。
到水不数尺,积共庭树齐。
他日井甃毕,用土益作堤。
曲随林掩映,缭以池周回。
下去冥寞穴,上承雨露滋。
寄辞别地脉,因言谢泉扉。
升腾不自意,畴昔忽已乖。
伊余掉行鞅,行行来自西。
一日下马到,此时芳草萋。
四面多好树,旦暮云霞姿。
晚落花满地,幽鸟鸣何枝。
萝幄既已荐,山樽亦可开。
待得孤月上,如与佳人来。
因兹感物理,恻怆平生怀。
茫茫此群品,不定轮与蹄。
喜得舜可禅,不以瞽瞍疑。
禹竟代舜立,其父吁咈哉。
嬴氏并六合,所来因不韦。
汉祖把左契,自言一布衣。
当涂佩国玺,本乃黄门携。
长戟乱中原,何妨起戎氐。
不独帝王耳,臣下亦如斯。
伊尹佐兴王,不藉汉父资。
蟠溪老钓叟,坐为周之师。
屠狗兴贩缯,突起定倾危。
长沙启封土,岂是出程姬。
帝问主人翁,有自卖珠儿。
武昌昔男子,老苦为人妻。
蜀王有遗魄,今在林中啼
淮南鸡舐药,翻向云中飞。
大钧运群有,难以一理推。
顾于冥冥内,为问秉者谁。
我恐更万世,此事愈云为。
猛虎与双翅,更以角副之。
凤凰不五色,联翼上鸡栖。
我欲秉钧者,朅来与我偕。
浮云不相顾,寥泬谁为梯。
悒怏夜将半,但歌井中泥。

拼音版原文

huángdōurén西běiyǒugāozhāi
zuózhǔrénshìzhìjǐngtáng西chuí

gōngrénsānbèiniǎnchū
dàoshuǐshùchǐgòngtíngshù

jǐngzhòuyòngzuò
suílínyǎnyìngliáochízhōuhuí

xiàmíngxuéshàngchéng
biémàiyīnyánxièquánfēi

shēngténgchóuguāi
diàoxíngyāngxíngxínglái西

xiàdàoshífāngcǎo
miànduōhǎoshùdànyúnxiá姿

wǎnluòhuāmǎnyōuniǎomíngzhī
luójiànshānzūnkāi

dàiyuèshàngjiārénlái
yīngǎnchuàngpíngshēng怀huái

mángmángqúnpǐndìnglún
shùnchánsǒu

jìngdàishùnzāi
yíngshìbìngliùsuǒláiyīnwéi

hànzuǒyán
dāngpèiguóběnnǎihuángménxié

chángluànzhōngyuánfángróng
wángěrchénxià

yǐnzuǒxīngwángjièhàn
pánlǎodiàosǒuzuòwèizhōuzhīshī

gǒufànzēngdìngqīngwēi
chángshāfēngshìchūchéng

wènzhǔrénwēngyǒumàizhūér
chāngnánlǎowèirén

shǔwángyǒujīnzàilínzhōng
huáinánshìyàofānxiàngyúnzhōngfēi

jūnyùnqúnyǒunántuī
míngmíngnèiwèiwènbǐngzhěshuí

kǒnggèngwànshìshìyúnwèi
měngshuāngchìgèngjiǎozhī

fènghuángliánshàng
bǐngjūnzhěqièláixié

yúnxiāngliáojuéshuíwèi
yàngjiāngbàndànjǐngzhōng

鉴赏

这首诗名为《井泥四十韵》,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之手。诗中通过对主人治理家园、挖井筑堤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和内心的情怀。

首先,从“皇都依仁里,西北有高斋”开篇,我们可以感受到一股浓郁的历史氛围。主人治理家园,挖井筑堤,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和对生活的热爱。

接着,“工人三五辈,辇出土与泥”等句透露出劳动者的艰辛和勤勉,也反映出诗人对普通民众生活的关注和同情。

“到水不数尺,积共庭树齐”则是对挖井得水后的景象进行的描绘,这里的意境宁静而又充满期待。

随后,“他日井甃毕,用土益作堤。曲随林掩映,缭以池周回”的自然风光与人工建筑的结合,让读者仿佛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下去冥寞穴,上承雨露滋”等句,则是从井水的流动和雨水的滋润中捕捉自然之美,同时也反映出诗人的哲理思考。

而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主人治井、山林溪谷的描写,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提及,如伊尹、舜禹等,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文化的尊重与怀念,以及个人情感和历史意识的交织。

最后,“我欲秉钧者,朅来与我偕。浮云不相顾,寥泬谁为梯”等句,诗人通过对未来命运的思考,表达了内心的忧虑和期待,以及对知识、智慧之追求的渴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其丰富的想象力、深邃的情感表现以及对自然与历史的浓厚情怀,展现了李商隐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