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高未为福,名大或不祥
宋 · 刘过
言理不可求,吾将讯苍苍。
草木被春华,松柏遭摧伤。
才高未为福,名大或不祥。
煌煌太史公,逸气横八方。
瑞麟出非时,巷伯终见戕。
晏婴不可作,鲍叔遥相望。
发愤著春秋,掩夺日月光。
文章诚可传,毁辱庸何伤。
草木被春华,松柏遭摧伤。
才高未为福,名大或不祥。
煌煌太史公,逸气横八方。
瑞麟出非时,巷伯终见戕。
晏婴不可作,鲍叔遥相望。
发愤著春秋,掩夺日月光。
文章诚可传,毁辱庸何伤。
注释
理:道理。讯:询问。
华:花朵。
摧伤:打击。
伤:伤害。
福:幸福。
名大:名声大。
太史公:司马迁。
逸气:超凡的气质。
瑞麟:吉祥的麒麟。
巷伯:古代官职,此处指贤者。
晏婴:春秋时期齐国贤相。
鲍叔:齐国大夫,以知人善任著名。
春秋:古代编年体史书,指《左传》。
庸:平常,普通。
翻译
道理无法强求,我将向苍穹询问。春天花草繁盛,但松柏却遭受打击。
才智出众未必是福,名声显赫可能带来不幸。
伟大的太史公,豪情洋溢于四方。
吉祥的麒麟不合时宜出现,巷伯最终遭遇杀害。
像晏婴那样的贤者不可复制,鲍叔牙的美德只能仰望。
他怀着愤慨写下《春秋》,光芒掩盖了日月。
文章确实可以流传,诋毁侮辱又能怎样呢?
鉴赏
此诗是南宋文学家刘过的作品,深含哲理和历史感怀。开篇“言理不可求,吾将讯苍苍”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难以预测、无法寻求真理的无奈情绪。"草木被春华,松柏遭摧伤"则是借自然景象,抒发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易逝的感慨,春天的繁花虽然美丽,却也可能使草木受损,而坚韧的松柏亦有遭受摧毁的一日。
接着“才高未为福,名大或不祥”诗人表达了对才能与命运的深刻认识,指出才华横溢并不一定是幸福的象征,相反,过于显赫的名声可能招致灾难。"煌煌太史公,逸气横八方"中,“太史公”指的是司马迁,其“逸气横八方”则形容其文章气势磅磅,超脱世俗。
"瑞麟出非时,巷伯终见戕"诗人借瑞兽不按时序出现的现象,抒发对历史发展规律和个体命运的思考。"晏婴不可作,鲍叔遥相望"则是表达了对于古代贤臣晏婴、鲍叔的向往与怀念之情。
"发愤著春秋,掩夺日月光"诗人表示要将内心的不满和激愤通过书写《春秋》来表达,同时也在强调个人力量相对于自然界的渺小。"文章诚可传,毁辱庸何伤"则是肯定文学作品的价值,即使遭到毁谤和诽谤,也不影响其真正的意义和价值。
整首诗充满了历史哲理和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对世事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