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像瓦穿残日照,僧房门掩败垣通
出处:《朝阳岩寻故址》
明 · 释函是
朝阳岩下访遗宫,树锁寒烟万壑中。
金像瓦穿残日照,僧房门掩败垣通。
落泉流漫厨灰冷,坠叶纵横溪路穷。
试看石床苔没处,阴晴疑有虎狼踪。
金像瓦穿残日照,僧房门掩败垣通。
落泉流漫厨灰冷,坠叶纵横溪路穷。
试看石床苔没处,阴晴疑有虎狼踪。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朝阳岩下的访古之旅,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荒凉而充满历史感的画面。首句“朝阳岩下访遗宫”,点明了地点与目的,透露出一种探寻往昔文明遗迹的庄严与肃穆。接着,“树锁寒烟万壑中”一句,通过“锁”字和“寒烟”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深邃、幽静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时间静止的空间。
“金像瓦穿残日照”一句,通过“金像”与“瓦穿”的对比,以及“残照”的渲染,不仅展现了古迹的破败与沧桑,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随后,“僧房门掩败垣通”进一步深化了这种破败之感,同时“败垣通”三字又暗含着对过往生活的怀念与追忆。
“落泉流漫厨灰冷”一句,通过“落泉”与“厨灰冷”的对比,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动态美,也隐喻了人去楼空、繁华不再的景象。“坠叶纵横溪路穷”则以落叶铺满小径的场景,进一步强化了荒凉与寂寥的意境,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无尽流逝。
最后,“试看石床苔没处,阴晴疑有虎狼踪”两句,以石床被苔藓覆盖、难以辨认的细节,以及对可能存在的野兽踪迹的猜测,将画面推向了更加神秘与未知的境地,激发了读者对于古迹背后故事的无限遐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朝阳岩下古迹的细致描绘,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既壮丽又苍凉的历史氛围,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深深的历史厚重感和对过往文明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