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熊何变幻,灵峰为舒缩
出处:《常云峰》
清 · 端木国瑚
对岭天在山,白云满晴目。
漏出云影中,青苍插峰足。
峰足倏复冥,天首芙蓉矗。
东峰云是松,西峰云是瀑。
云天一东西,互见峰峰绿。
卷之仙人衣,孤映窅白鹄。
倏忽海帆张,蓬蓬涨虚壑。
云熊何变幻,灵峰为舒缩。
宕云七十峰,藏之一峰腹。
其下海穴蟠,龙气各相属。
每当大火交,一缕嘘万族。
无雷潭响奔,不雨林光沐。
明晦势多端,雷雨亦翻覆。
猿鸟应有声,各不辨崖谷。
长看云断边,僧寮白烟续。
看云是看峰,何在循其麓。
我看此峰云,隔岭妙相瞩。
试坐马鞍顶,快览过朝旭。
漏出云影中,青苍插峰足。
峰足倏复冥,天首芙蓉矗。
东峰云是松,西峰云是瀑。
云天一东西,互见峰峰绿。
卷之仙人衣,孤映窅白鹄。
倏忽海帆张,蓬蓬涨虚壑。
云熊何变幻,灵峰为舒缩。
宕云七十峰,藏之一峰腹。
其下海穴蟠,龙气各相属。
每当大火交,一缕嘘万族。
无雷潭响奔,不雨林光沐。
明晦势多端,雷雨亦翻覆。
猿鸟应有声,各不辨崖谷。
长看云断边,僧寮白烟续。
看云是看峰,何在循其麓。
我看此峰云,隔岭妙相瞩。
试坐马鞍顶,快览过朝旭。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端木国瑚的《常云峰》描绘了一幅山峰与云海交融的壮丽画面。首句“对岭天在山,白云满晴目”,写出了山峰高耸,云雾缭绕的开阔景象。接下来的诗句通过“漏出云影中”、“峰足倏复冥”等描绘了云层的流动变化,峰峦时隐时现,如同仙境。
诗人将云海比作松、瀑,形象生动,展现了东峰如松挺拔,西峰似瀑飞流的动态美。“云天一东西,互见峰峰绿”进一步强调了云海与山峰的相互映衬,峰峦在云海中若隐若现,色彩翠绿。
“卷之仙人衣,孤映窅白鹄”运用了神话般的意象,将云雾比喻为仙人的衣裳,峰顶的孤独白鹄则增添了神秘感。随着云雾的变化,“海帆张”、“蓬蓬涨虚壑”描绘出云海的浩渺,而“云熊何变幻,灵峰为舒缩”则展现出云雾的千变万化。
诗人还借“宕云七十峰,藏之一峰腹”描绘了山峰的层次和云雾的深度,以及山下的海穴和龙气,暗示着大自然的神秘力量。最后,诗人感慨自然界的明暗变化,以及山中猿鸟的声音难以分辨,表达了对山峰云海的深深迷恋。
整首诗以云峰为主题,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常云峰的壮丽景色和变幻莫测的气象,给人以视觉和心灵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