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持平等法,方待醉歌酬
出处:《初冬夜集高正甫所居禅室》
明 · 区大相
禅室信清幽,仙郎道气优。
芳樽宜永夜,高论集名流。
月色松窗入,香烟桂席浮。
阶苔初过雪,庭菊尚含秋。
灯下听千偈,杯中缓百忧。
用持平等法,方待醉歌酬。
芳樽宜永夜,高论集名流。
月色松窗入,香烟桂席浮。
阶苔初过雪,庭菊尚含秋。
灯下听千偈,杯中缓百忧。
用持平等法,方待醉歌酬。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初冬夜晚在禅室聚会的情景,充满了宁静与超脱的氛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禅室的清幽与高士们的道气之优。通过“芳樽宜永夜”、“高论集名流”,不仅体现了聚会的雅致与高谈阔论的氛围,也暗示了参与者间的深厚友谊与思想交流的深度。
“月色松窗入,香烟桂席浮”两句,将自然之美与室内环境巧妙融合,月光透过松树的缝隙洒入禅室,增添了几分神秘与静谧;而香烟缭绕于桂木铺设的席上,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这样的描写,既是对环境的赞美,也是对心境的映射。
“阶苔初过雪,庭菊尚含秋”则进一步渲染了季节的变换与自然的更迭,雪后的苔痕与秋末的菊花,虽是寻常景象,但在诗人的笔下却显得格外有意境,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轮回。
“灯下听千偈,杯中缓百忧”表现了聚会中的轻松与愉悦,灯火之下,众人聆听佛法的教诲,心灵得以净化;酒杯中倒映的是生活的琐碎与烦恼,但此刻都被暂时遗忘,取而代之的是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最后,“用持平等法,方待醉歌酬”表达了诗人对于平等与和谐的追求,以及聚会后以歌酬谢的期待,预示着这场聚会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欢聚,更是精神上的交流与升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初冬夜晚禅室聚会的细腻描绘,展现了高雅的生活情趣、深厚的友情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是一首富有哲思与艺术美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