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湛露悬征旆,载道清风拥使车
出处:《赴安南二首》
明 · 孙承恩
迢递交南瞻海隅,一封遥降紫泥书。
九天湛露悬征旆,载道清风拥使车。
谕蜀窃惭司马檄,出门忍看太真裾。
天涯落日重回首,白发萧萧独倚闾。
九天湛露悬征旆,载道清风拥使车。
谕蜀窃惭司马檄,出门忍看太真裾。
天涯落日重回首,白发萧萧独倚闾。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孙承恩所作的《赴安南二首(其二)》。诗中描绘了诗人前往安南的旅程,充满了对国家使命的庄重与对家人的思念交织的情感。
首句“迢递南瞻海隅”,以“迢递”形容路途遥远,诗人向南眺望,直至海角,表达了旅途的艰辛与漫长。接着,“一封遥降紫泥书”则暗示了朝廷的旨意,诗人收到了来自京城的诏书,肩负着重要的使命。
“九天湛露悬征旆,载道清风拥使车。”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出行时的壮观景象。九天之上的露水仿佛悬挂在行进的旗帜上,清风伴随着使者的车辆前行,营造出一种庄严而肃穆的氛围。
“谕蜀窃惭司马檄,出门忍看太真裾。”这里诗人以“司马檄”自谦,表示自己虽被派遣,但内心却感到惭愧,因为这是一份沉重的责任。同时,他不忍心离开家人,特别是妻子(太真裾可能指代妻子),表达了对家庭的不舍之情。
最后,“天涯落日重回首,白发萧萧独倚闾。”诗人站在天涯,望着即将西下的夕阳,回望故乡,满头白发,独自倚靠在门楼上,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家乡深深的眷恋。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国家使命的庄重承诺,又有对家庭的深深眷恋,展现了诗人复杂而真实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