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已凄迷,而况步脩岭
出处:《同正思叔重发潭溪度梅岭用前韵》
宋 · 程洵
山行已凄迷,而况步脩岭。
飞仙不可见,谁复抚我顶。
怀人云峤长,倦憩石磴冷。
樵斧忽丁丁,弥觉清昼永。
飞仙不可见,谁复抚我顶。
怀人云峤长,倦憩石磴冷。
樵斧忽丁丁,弥觉清昼永。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在山中行走的情景,充满了孤独与深沉的情感。首句“山行已凄迷”便奠定了全诗悲凉的基调,仿佛在告诉读者,这次旅行从一开始就充满了不确定和忧伤。接着,“而况步脩岭”,进一步强调了旅途的艰难与漫长,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疲惫与挣扎。
“飞仙不可见,谁复抚我顶”两句,运用了神话传说中的元素,表达了诗人对超凡脱俗之人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一种难以被理解或安慰的孤独感。这里的“抚我顶”,既可能象征着某种精神上的慰藉,也可能暗指对现实世界中无法得到的支持和理解。
“怀人云峤长,倦憩石磴冷”则直接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思念远方的朋友或亲人,这种情感在高山之上显得更加悠长和深沉。同时,对“石磴冷”的描述,不仅反映了物理上的寒冷,也暗示了诗人情绪上的孤寂与疲惫。
最后,“樵斧忽丁丁,弥觉清昼永”以自然界的声响作为结尾,既是对外界环境的描写,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映射。樵夫的斧声打破了山间的寂静,却也让诗人感到时间的流逝,似乎在提醒他,即使在孤独中,时间依旧在前行,生活仍在继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有对孤独与寂寞的深刻体验,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