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净扫地,礼塔来行缠
深帘閟香界,六时凝紫烟。
清晨净扫地,礼塔来行缠。
鹤瘦尽古德,目注西方莲。
惟闻窸窣声,拜起衣拂砖。
广榻俨卧佛,明灭龛灯悬。
更深万籁绝,敷坐同夜禅。
寂光摄幻躯,度入清凉天。
缅怀至德人,常乐非境迁。
一空相往来,兼断际后前。
胜境一瞥逢,说宝吾滋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佛寺中静心修行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庙的庄严与宁静。首句“沉沉妙胜殿,牵梦今三年”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深邃而神秘的佛寺之中,暗示着作者对佛教的深厚情感和长时间的修行体验。
接下来的“深帘閟香界,六时凝紫烟”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寺庙的氛围,香烟缭绕,仿佛时间在此凝固,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神圣感。清晨的“净扫地,礼塔来行缠”,以及鹤立古德的景象,都体现了作者对佛教仪式的虔诚与敬畏。
“鹤瘦尽古德,目注西方莲”描绘了一幅鹤立于古德之旁,目光注视着西方莲花的景象,象征着修行者对佛法的向往与追求。随后的“惟闻窸窣声,拜起衣拂砖”则通过细微的声音,表现了修行者在佛寺中的日常活动,强调了修行过程的专注与平静。
“广榻俨卧佛,明灭龛灯悬”描绘了佛像与灯光的对比,既展现了佛的庄严,也暗示了修行者内心的光明与黑暗并存的状态。夜晚的“更深万籁绝,敷坐同夜禅”则进一步强调了寺庙的寂静与修行者的内心世界,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为他们的修行让路。
最后,“寂光摄幻躯,度入清凉天”表达了修行者通过内心的平静与专注,达到了超越世俗、接近佛性的境界。“缅怀至德人,常乐非境迁”则流露出对高德之人及佛教教义的崇敬之情,认为真正的快乐并非外界环境的变迁所能带来,而是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一空相往来,兼断际后前”则揭示了佛教中关于空性的深刻理解,即一切事物的本质都是空无自性,因此在修行过程中,应超越时空的限制,达到心灵的自由与解脱。“胜境一瞥逢,说宝吾滋惭”则表达了作者在佛寺中所感受到的神圣与美好,以及自己在修行道路上的谦逊与自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作者在佛寺修行过程中的内心体验与感悟,以及对佛教精神的深刻理解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