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逋客几人曾识面,仙山到处便题名全文

逋客几人曾识面,仙山到处便题名

出处:《送韩永锡归阙
宋 · 杨亿
缙云六载掌关征,学得阳冰小篆成。
逋客几人曾识面,仙山到处便题名
桑郊又是乘轺去,铃阁虚烦解榻迎。
旧读春秋究微旨,何须苦说不知兵。

拼音版原文

jìnyúnliùzǎizhǎngguānzhēngxuéyángbīngxiǎozhuànchéng

réncéngrènmiànxiānshāndàochù便biànmíng

sāngjiāoyòushìchéngyáolíngfánjiěyíng

jiùchūnqiūjiūwēizhǐshuōzhībīng

注释

缙云:地名,古代中国的一个县。
掌关征:负责管理关税和征税。
阳冰小篆:指唐代书法家李阳冰所擅长的小篆书法。
逋客:逃亡在外的人。
乘轺:乘坐轻便的官车出行。
铃阁:官署名,设有铃铛以示威严。
解榻:撤除床榻以表示欢迎。
春秋:中国古代史书,这里泛指儒家经典。
微旨:深奥的含义或微妙的道理。

翻译

在缙云任职六年,负责关征事务,学得了阳冰的小篆书法。
有多少逃亡之人曾与我相见?每到一处仙山,我便题字留名。
再次离开,驾车经过桑郊,铃阁空置等待我的到来。
过去研读《春秋》,深入理解其精微之处,哪里还需要苦口婆心地讲解不懂军事的道理。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杨亿所作,名为《送韩永锡归阙》。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其学识的赞赏。

"缙云六载掌关征,学得阳冰小篆成。" 这两句描绘了一位学者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积累,已经掌握了深奥的知识和精湛的书法技艺。"缙云六载"象征着知识的渊博,而"阳冰小篆"则是古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风格。

"逋客几人曾识面,仙山到处便题名。" 这两句表明诗人对友人的才华和学问十分认同,并且在美丽的自然景观中留下了友人的名字,象征着对其才能的赞赏和永恒的纪念。

"桑郊又是乘轺去,铃阁虚烦解榻迎。"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离别的情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之情以及期待重逢的心情。

"旧读春秋究微旨,何须苦说不知兵。" 最后两句则表明,即使在古籍《春秋》中探求深奥的意义,也无需过分强调自己对军事策略的了解。这既是诗人谦逊的态度,也反映了他对学问不仅限于理论,更应结合实践的理解。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友人的学识和才华的赞美,以及对离别之情的描绘,展现了一种深厚的情谊和高洁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