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宣和盛两班,当时都道取燕山
出处:《闻虏人败于柘皋作口号十首 其三》
宋 · 庞谦孺
文武宣和盛两班,当时都道取燕山。
三京随手残烧尽,今日谁迎二圣还。
三京随手残烧尽,今日谁迎二圣还。
注释
文武宣和:指宋朝的几个年号,象征着盛世。两班:指文武官员。
取燕山:暗指金兵南侵,目标是北宋首都开封,燕山在今北京附近。
三京:北宋的三个都城。
残烧尽:形容战乱后的破坏,只剩残垣断壁。
二圣还:指徽宗和钦宗两位北宋皇帝,他们在靖康之变中被金人俘虏。
翻译
文武宣和两代繁荣时期,当时人们都认为要攻取燕山。曾经的三京(指北宋的东京开封、西京洛阳、南京商丘)被轻易攻破,如今还有谁能迎接两位被俘的皇帝归来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庞谦孺所作的《闻虏人败于柘皋作口号十首》中的第三首。诗中描述了历史上的某个时期,文治武功的盛世景象,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期待。"文武宣和盛两班"暗指朝廷文臣武将的繁荣气象,"当时都道取燕山"则指的是人们期望收复燕山地区,可能是指北宋与辽或金的战争。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三京随手残烧尽"描绘了战乱后的满目疮痍,三座重要城市(这里指北宋的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南京应天府)几乎被战火摧毁。最后,诗人发出疑问:"今日谁迎二圣还?"表达了对失去的皇帝(二圣,指宋徽宗和钦宗)能否重归故里的深深忧虑。
这首诗通过对比历史的辉煌与现实的破败,展现了战争带来的巨大破坏,以及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和平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