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除得石大如砚,中有傲霜岩桂枝
坐令十二缘生浪,幻出定慧青莲华。
又不见佛图澄师气迈往,披拳山川俱在掌。
从来身世无二法,勿作情与无情想。
何如巴邱老居士,声名雷霆喧一世。
迩来趣味等头陀,山中儿嬉杂童稚。
宅相天藏公发之,卷帘万山登睫眉。
粪除得石大如砚,中有傲霜岩桂枝。
婆娑望之花六出,熟视直气终不屈。
言不得意以象传,桂枝馨香石介然。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释德洪所作,名为《何忠孺家有石如砚以水灌之有枝叶出石间如岩桂状为作此》。诗中描绘了何忠孺家中一块奇特的石头,其形状如同砚台,经过浇水后,石头间竟长出了枝叶,宛如岩桂一般。诗人通过这一奇景,表达了对自然造化之美的赞叹,同时也借物喻人,寓意深刻。
首句“君不见海门比丘海为家,说法光明生齿牙”以海门比丘为例,形象地描绘了僧侣在海边修行的情景,通过“说法光明生齿牙”这一细节,展现了僧侣智慧的光芒和内心的纯净。
接着,“又不见佛图澄师气迈往,披拳山川俱在掌”则转向描述另一位高僧佛图澄的气度非凡,他能将山川握于掌中,体现了其超凡脱俗的境界。
“从来身世无二法,勿作情与无情想”这两句强调了世间万物并无二致,不应以情感或非情感来区分,体现了诗人对宇宙万物平等观的思考。
“何如巴邱老居士,声名雷霆喧一世”提到巴邱老居士,以其名声响彻云霄,象征着高尚品德和卓越成就能够广为人知。
“迩来趣味等头陀,山中儿嬉杂童稚”描述了近来,何忠孺的生活趣味如同头陀般简朴,与山中的儿童嬉戏,体现出一种返璞归真、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
“宅相天藏公发之,卷帘万山登睫眉”则赞美何忠孺的宅邸,如同天藏公一般,视野开阔,能将万山尽收眼底,表达了对其生活环境的赞赏。
“粪除得石大如砚,中有傲霜岩桂枝”是诗中的核心描绘,石头经过清理后,竟长出了如同砚台大小的桂树枝叶,这不仅是自然界奇迹的展现,也是诗人对何忠孺独特生活情趣的肯定。
“婆娑望之花六出,熟视直气终不屈”形容桂枝在风中摇曳的姿态,即使面对严寒也不屈服,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
“言不得意以象传,桂枝馨香石介然”最后两句总结,通过描述桂枝的香气和石头的特性,表达了诗人对何忠孺品格的赞誉,认为他的言行举止如同桂枝一样,虽处逆境仍能散发出高洁的香气。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物品质的赞颂,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高尚人格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