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源去未穷,夹岸树濛濛
出处:《泛舟和持国》
宋 · 梅尧臣
绿源去未穷,夹岸树濛濛。
弱蔓低侵水,残芳不隐丛。
浣衣思越妇,折笋拟江童。
薄暮回船处,潭鱼动镜中。
弱蔓低侵水,残芳不隐丛。
浣衣思越妇,折笋拟江童。
薄暮回船处,潭鱼动镜中。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绿源:绿色的水源。去:离去。
未穷:没有尽头。
夹岸:两岸。
树濛濛:树木茂盛,雾气蒙蒙。
弱蔓:柔弱的藤蔓。
低侵:低垂触碰。
水:水边。
残芳:凋零的花朵。
不隐丛:不躲藏在草丛中。
浣衣:洗衣。
思:想起。
越妇:越地的妇女(可能指洗衣的女子)。
折笋:折取春笋。
拟:模仿,比拟。
江童:江边的儿童。
薄暮:傍晚。
回船处:归航的地方。
潭鱼:潭中的鱼儿。
动镜中:触动了如镜的水面。
翻译
绿色源头未穷尽,两岸树木朦胧一片。柔弱的藤蔓低垂触水,凋零的花朵隐藏在草丛中。
洗衣时想起越地的女子,折取春笋仿佛江边的儿童。
傍晚归航之处,潭水中的鱼儿触动了如镜的水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泛舟和持国》,描绘了泛舟湖上的清新景象。首句“绿源去未穷”展现了湖水源头的深远,暗示了旅程的悠长。接下来的“夹岸树濛濛”描绘了两岸树木的朦胧,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弱蔓低侵水”写的是水边植物的柔蔓低垂,似乎在轻轻触碰水面,显示出生命的活力与动态美。“残芳不隐丛”则强调了即使花朵凋零,也依然在草丛中顽强绽放,寓意着坚韧的生命力。
“浣衣思越妇,折笋拟江童”通过洗衣妇人的想象和江边儿童折取春笋的动作,寓言般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亲近。最后,“薄暮回船处,潭鱼动镜中”以傍晚归航时,潭水中的鱼儿倒映在如镜的水面,增添了宁静而祥和的画面,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