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不入五更梦,鸳机轧轧无停梭
出处:《刘松年苏蕙织锦图》
清 · 汪仲鈖
绍熙画手仕女最神妙,宫蚕出塞流传多。
娉婷更貌苏蕙子,画谱纵轶应非讹。
中闰䆗窱启凉月,有人无语纤裳拖。
襄阳不入五更梦,鸳机轧轧无停梭。
桐飘露井蛩绕砌,夜明帘外低秋河。
张萱之三周昉一,御玩要不夸宣和。
江南佳本题句满,记曾摘录烦东坡。
暗门此卷偶尔得,剧于十五之女三摩娑。
当时伊人抱孤影,阳台暮雨愁如何。
流黄宛转织恨字,八百四十历历明星罗。
文成自谓世莫解,巧压四角盘中歌。
岂知桃村有美性痴绝,回环络绎工清哦。
鱼笺亦似写新怨,墨痕黯淡如曹娥。
我题此画重叹薄命妾,几人悔过逢连波。
娉婷更貌苏蕙子,画谱纵轶应非讹。
中闰䆗窱启凉月,有人无语纤裳拖。
襄阳不入五更梦,鸳机轧轧无停梭。
桐飘露井蛩绕砌,夜明帘外低秋河。
张萱之三周昉一,御玩要不夸宣和。
江南佳本题句满,记曾摘录烦东坡。
暗门此卷偶尔得,剧于十五之女三摩娑。
当时伊人抱孤影,阳台暮雨愁如何。
流黄宛转织恨字,八百四十历历明星罗。
文成自谓世莫解,巧压四角盘中歌。
岂知桃村有美性痴绝,回环络绎工清哦。
鱼笺亦似写新怨,墨痕黯淡如曹娥。
我题此画重叹薄命妾,几人悔过逢连波。
鉴赏
这首清代汪仲鈖的《刘松年苏蕙织锦图》描绘了一幅精美的仕女图,画中的女子仿佛苏蕙再世,技艺高超。画面细腻,如同宫蚕出塞的故事般流传深远。画中人物身姿绰约,如同月夜凉风中的仙子,衣裙轻曳,引人遐想。诗人将画面与襄阳梦境、鸳鸯机声相融,营造出一种幽静而深情的氛围。
画作的精致程度堪比张萱、周昉等名家之作,甚至超越了宋徽宗宣和时期的收藏。江南的珍本上还留有东坡的题跋,足见其艺术价值。诗人偶然得见此卷,如十五少女般摩挲欣赏,感叹画中女子的孤影与哀愁。织锦上流转的文字似含无限情愫,如同星罗棋布,寓意着绵长的思念与遗憾。
诗人认为这幅画作的巧妙之处无人能解,甚至超过了古代的歌唱技艺。然而,他惊讶地发现,世间竟有如桃村美人心性痴绝,能以诗歌的形式表达画中新的情感。她的诗句如同鱼笺上的新怨,墨色深浅之间,犹如曹娥般悲凄。诗人感慨万分,为画中薄命女子的命运叹息,提醒人们反思自己的过错,是否也会在生活的波涛中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