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暗度香囊转,胧月斜穿隔子明
出处:《友封体》
唐 · 元稹
雨送浮凉夏簟清,小楼腰褥怕单轻。
微风暗度香囊转,胧月斜穿隔子明。
桦烛燄高黄耳吠,柳堤风静紫骝声。
频频闻动中门锁,桃叶知嗔未敢迎。
微风暗度香囊转,胧月斜穿隔子明。
桦烛燄高黄耳吠,柳堤风静紫骝声。
频频闻动中门锁,桃叶知嗔未敢迎。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雨送浮凉:雨水带来了凉快的感觉。夏簟:夏天用的竹席。
腰褥:盖在腰间的薄被。
怕单轻:担心被子太薄不足以御寒。
微风暗度:微风悄悄吹过。
香囊:装有香料的小袋子,古人常佩戴或悬挂于室内。
胧月:朦胧的月色。
隔子:格子状的窗户或屏风。
桦烛:桦树制成的蜡烛。
燄高:火焰高涨。
黄耳吠:黄耳犬吠叫,黄耳为狗的品种,这里泛指狗。
柳堤:种满柳树的河堤。
紫骝声:紫骝马的嘶鸣声,紫骝指紫色或红棕色的马。
中门锁:宅院中门的锁。
桃叶:古代诗歌中常用来代指爱人或美女。
知嗔:知道会生气。
未敢迎:不敢去迎接。
翻译
雨水带来凉爽,竹席在夏天显得格外清凉,小楼上薄被难以抵挡轻微的寒意。微风吹过,香囊轻轻转动,朦胧月光斜照,穿透格子窗显得分外明亮。
桦树蜡烛火焰高涨,黄耳犬吠叫连连,柳树成荫的河堤上风平浪静,只听见紫骝马的蹄声。
频繁地听到中门锁链的响动,心中虽急切想见,但因桃叶(人名)可能生气而不敢去迎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夏夜的宁静与孤寂氛围,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情境。"雨送浮凉夏簟清"一句,以轻盈的笔触勾勒出雨后的清新气息,"簟清"二字生动地表现了空气中清新的感觉。
"小楼腰褥怕单轻"则透露出诗人对孤寂生活的感受,小楼是隐逸之所,而"腰褥"则暗示了一种柔软而又孤独的夜晚,"怕单轻"表明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担忧和不安。
"微风暗度香囊转"一句中,"微风"与"暗度"相结合,营造出一种细腻而神秘的氛围,而"香囊"则是古代女子用来盛放香料的小囊,这里它的"转"动,不仅形象地描绘了夜晚的静谧,更暗示了一种情感上的波动。
接下来的"胧月斜穿隔子明",诗人通过对月光与窗棂间隙光线的刻画,增添了室内外的交错和空間之美,同时也映照出夜晚的宁静与孤独。
"桦烛燄高黄耳吠"一句中,"桦烛"指的是用桦树皮制成的灯笼,而"黄耳吠"则是对猫叫声的形容,这里的细节描写不仅增加了画面感,更透露出诗人夜晚独处时的寂寞心境。
"柳堤风静紫骝声"一句,"柳堤"指的是岸边的柳树,而"紫骝"则是对马的一种形容,这里的静谧与动听相结合,不仅描绘了夜晚的宁静,更烘托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
最后,"频频闻动中门锁,桃叶知嗔未敢迎"两句,则是诗人对外界声响的感受和内心世界的写照。"中门锁"的动静,象征着内心的警觉与防备,而"桃叶知嗔未敢迎"则透露出诗人对外界的情感波动和自我保护的心理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夏夜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孤寂、宁静与内心世界的深刻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