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折桂向蟾宫,君有文华似彩虹
出处:《次韵俞子文感事》
宋 · 朱长文
我曾折桂向蟾宫,君有文华似彩虹。
连蹇未酬平日愿,笑歌犹得故乡同。
不才甘作耕岩叟,有志宜为结驷翁。
穷达由来都似梦,几人曾是黑头公。
连蹇未酬平日愿,笑歌犹得故乡同。
不才甘作耕岩叟,有志宜为结驷翁。
穷达由来都似梦,几人曾是黑头公。
拼音版原文
翻译
我曾经在月宫折桂,你的才华如同彩虹般绚烂。虽然遭遇坎坷,未能实现往日的愿望,但欢笑与故乡的情谊依然相同。
我虽才能有限,甘愿做一位隐居山岩的老者,你有志向应成为显赫的人物。
无论贫穷还是显达,自古以来都像梦境一般变化无常,又有多少人在年轻时就已功成名就?
注释
折桂:古代科举考试中名列前茅的代称,比喻取得优异成绩。蟾宫:指月亮,古人常以月宫比喻科举及第或仙境。
连蹇:困顿,挫折。
平日愿:过去的愿望或理想。
耕岩叟:隐居山野的老人。
结驷翁:拥有众多马车的富翁,比喻有权势的人。
黑头公:指年轻的官员,因头发乌黑而得名。
鉴赏
这首诗是一位宋代文人的作品,通过对过往经历的回顾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友谊和个人理想的珍视与执着。
“我曾折桂向蟾宫,君有文华似彩虹。”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过去为了追求学问或文学创作而努力学习,与朋友共勉的情景。这里的“折桂”意指选取佳茎,“向蟾宫”则是古代才子对月(蟾蜍)而吟诗之地,象征着文化艺术的追求。而“君有文华似彩虹”则赞美友人的文学才能如同绚烂的彩虹一般,显示出诗人对朋友才华的高度评价。
“连蹇未酬平日愿,笑歌犹得故乡同。”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未能实现的愿望仍旧怀念,以及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尽管有许多不如意,但与故乡、友情的联系依然是诗人心中的温暖。
“不才甘作耕岩叟,有志宜为结驷翁。” 这两句反映了诗人的自谦态度,即便自己没有才能,也愿意像耕田之叟(古代隐者)那样生活;而有志向的人应当像历史上的结驷翁(即古代忠诚的朋友)一样,坚守友情和理想。
“穷达由来都似梦,几人曾是黑头公。”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无常、富贵贫贱都是过眼云烟的感慨。最后一句“几人曾是黑头公”则是在反思过去,询问在现实生活中真正能够坚守本色、不随波逐流的人到底有多少。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和友谊的回忆,以及对理想和世事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世界和对生命真谛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