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须酒壶倒,莫待阴云剥
出处:《喜雪呈李公择》
宋 · 苏辙
秋来旱已久,雪至亦不薄。
沉沉夜未眠,蔌蔌声初落。
霏微入疏户,眩晃先朱阁。
披衣视群动,照屋始惊愕。
晨起犯清寒,繁阴看溟漠。
乔林冻相倚,隙瓦乾犹烁。
孤村掩圭窦,深径没芒屩。
平野恣汗漫,四山增荦埆。
晚色漏斜阳,林光粲相错。
氛埃一清荡,疫疠解缠缚。
寒蔬养春芽,宿麦布冬脚。
官居亦何赖,岁事信所托。
逋逃幸一饱,剽盗止群恶。
无事乐自多,有酒庶可酌。
我行今不久,公到时方昨。
丰穰识天意,暇豫可前约。
斋厨虽无馀,宾客甚易诺。
行须酒壶倒,莫待阴云剥。
沉沉夜未眠,蔌蔌声初落。
霏微入疏户,眩晃先朱阁。
披衣视群动,照屋始惊愕。
晨起犯清寒,繁阴看溟漠。
乔林冻相倚,隙瓦乾犹烁。
孤村掩圭窦,深径没芒屩。
平野恣汗漫,四山增荦埆。
晚色漏斜阳,林光粲相错。
氛埃一清荡,疫疠解缠缚。
寒蔬养春芽,宿麦布冬脚。
官居亦何赖,岁事信所托。
逋逃幸一饱,剽盗止群恶。
无事乐自多,有酒庶可酌。
我行今不久,公到时方昨。
丰穰识天意,暇豫可前约。
斋厨虽无馀,宾客甚易诺。
行须酒壶倒,莫待阴云剥。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秋来:秋季。旱已久:已经干旱很久。
雪至:下雪。
沉沉:深深的。
夜未眠:无法入睡。
蔌蔌声:簌簌的声响。
霏微:细小的雪花。
疏户:稀疏的门窗。
朱阁:朱红色的楼阁。
披衣:披上衣服。
群动:四周的景象。
惊愕:惊讶。
晨起:清晨。
清寒:清冷。
溟漠:广阔的天空。
乔林:高大的树木。
隙瓦:屋檐上的瓦片。
乾犹烁:虽干仍有光泽。
孤村:孤独的村庄。
圭窦:巷弄。
芒屩:杂草。
平野:平原。
汗漫:广阔无垠。
荦埆:粗犷的山峦。
晚色:傍晚的余晖。
林光:树林的光芒。
相错:交相辉映。
氛埃:污浊的空气。
疫疠:瘟疫。
缠缚:困扰。
寒蔬:寒冷的蔬菜。
春芽:嫩芽。
冬脚:过冬的痕迹。
官居:官职。
岁事:农事。
信所托:寄托于此。
逋逃:逃亡者。
剽盗:强盗。
群恶:恶行。
无事乐:无事时的快乐。
酌:畅饮。
我行:我的行程。
公到:您到达。
丰穰:丰收。
暇豫:闲暇的欢乐。
前约:提前约定。
斋厨:斋堂的厨房。
馀:剩余。
易诺:欣然接受。
酒壶倒:畅饮。
阴云剥:阴云蔽日。
翻译
秋天已干旱许久,即使下雪也不厚实。沉沉的夜晚难以入眠,簌簌的声音开始响起。
微小的雪花飘进稀疏的门窗,眩目的光芒首先照亮了朱红色的楼阁。
披上衣服观察四周,屋内的景象让我惊讶。
清晨起来迎接清冷,看到的是浓密的阴霾和广阔的天空。
高大的树木相互依偎在冻结中,屋檐上的瓦片虽干仍有光泽。
孤独的村庄隐藏在深深的巷弄,小径淹没在杂草之中。
平原上广阔无垠,四周的山峦显得更加粗犷。
傍晚的余晖洒落,树林的光芒交相辉映。
污浊的空气一扫而空,瘟疫的困扰得以解脱。
寒冷的蔬菜滋养着春天的嫩芽,过冬的小麦铺展着冬季的痕迹。
官职的依赖何在?一年的农事寄托于此。
逃亡的人有幸吃饱,强盗的恶行得以遏制。
无事之时快乐更多,如果有酒就足以畅饮。
我的行程即将结束,而您才刚刚到达。
丰收显示了天意,闲暇的欢乐可以提前约定。
虽然斋厨食物不多,但宾客们仍然欣然接受。
出行时务必畅饮,不要等到阴云蔽日。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喜雪呈李公择》,描绘了秋末久旱后降下的一场大雪,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雪景的变化和带来的欣喜之情。首联“秋来旱已久,雪至亦不薄”点出背景,接着“沉沉夜未眠,蔌蔌声初落”写雪夜静听落雪声,形象生动。中间部分通过“霏微入疏户,眩晃先朱阁”描绘雪光映照屋宇的景象,以及“晨起犯清寒,繁阴看溟漠”展现雪后的清晨景色。
诗人进一步描述雪后农村景象:“乔林冻相倚,隙瓦乾犹烁”,展现了冬季的严寒与生机。“孤村掩圭窦,深径没芒屩”描绘了村庄的宁静与雪的覆盖。“平野恣汗漫,四山增荦埆”则写出雪后大地的广阔与山势的峻峭。尾联“晚色漏斜阳,林光粲相错”描绘日暮时分的光影交错,预示着雪后天气的转晴。
诗人借此表达了对丰收的期待,“丰穰识天意,暇豫可前约”,并表示即使简朴,也能以雪带来的喜悦款待朋友,“斋厨虽无馀,宾客甚易诺”。最后以“行须酒壶倒,莫待阴云剥”表达对相聚饮酒的期待,流露出对生活的满足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富有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