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动地至,一夕吹殒之
西风动地至,一夕吹殒之。
荼毒游子怀,眼枯泪成血。
鸟啼白露零,中夜肠断绝。
凄凉旧缝在,零落机杼寒。
岂无牲鼎祭,不及生前欢。
河水向东逝,滔滔无休息。
此心明月如,达旦不改魄。
水亦有尽处,月亦有亏时。
思亲复思亲,一念无终期。
鉴赏
这首诗以萱草为引子,描绘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之情。萱草,又名忘忧草,常被用来象征母亲的慈爱与关怀。然而,北堂的萱草在西风的吹拂下,一夜之间凋零,象征着母亲的离世,让诗人的心灵遭受了巨大的打击。
“游子怀”三字,点出了诗人作为游子在外漂泊,无法陪伴在母亲身边的遗憾。“眼枯泪成血”,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因思念母亲而泪流满面,直至泪水干涸,仿佛化为了鲜血,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痛苦与哀伤。
接着,诗人通过描写夜晚鸟儿的啼叫和露珠的滴落,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凄凉氛围,以及自己内心的孤独与绝望。这些自然界的景象,似乎都在呼应着诗人内心的悲痛,使得情感更加深沉。
“凄凉旧缝在,零落机杼寒”两句,将母亲生前的劳作场景与现在的情景形成对比,强调了母亲离世后留下的空虚与寒冷。母亲的离去,不仅带走了生活的温暖,也带走了那份家的温馨与安宁。
“岂无牲鼎祭,不及生前欢”表达了诗人对于无法在母亲生前给予更多关爱与陪伴的遗憾。牲鼎祭,古代祭祀祖先或神灵的仪式,这里指代的是对母亲的悼念与追思。诗人意识到,尽管可以举行隆重的祭奠仪式,但都无法弥补生前未能尽孝的遗憾。
最后,“此心明月如,达旦不改魄”一句,诗人将自己对母亲的思念比作明月,无论何时何地,这份思念都如同明月般明亮,永不改变。这不仅是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也是对自己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
“水亦有尽处,月亦有亏时”则以自然界的现象来比喻人生的有限与无常,提醒人们珍惜眼前人,珍惜与亲人相处的每一刻。
“思亲复思亲,一念无终期”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永远不会消逝,即使在梦中,也无法摆脱对母亲的深深怀念。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对萱草、西风、游子怀、眼枯泪、鸟啼、露零、凄凉旧缝、牲鼎祭、明月、河水、思念等意象的描绘,深刻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怀念与哀思,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