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雨忧更深,遍祷剧斋戒
出处:《壬子岁旱》
宋 · 强至
熙宁岁壬子,春旱初可怪。
不雨讫夏尾,天地一炉鞴。
赤日裂厚土,黄埃没经界。
农夫望云霓,脰折意未懈。
侍中守北门,抚俗先罢瘵。
闵雨忧更深,遍祷剧斋戒。
老宫与佛庙,三日一往拜。
冠者厌于咒,褐者劳于呗。
雨应绝不闻,烦郁何由快。
凭谁诉天公,请执乖龙械。
不雨讫夏尾,天地一炉鞴。
赤日裂厚土,黄埃没经界。
农夫望云霓,脰折意未懈。
侍中守北门,抚俗先罢瘵。
闵雨忧更深,遍祷剧斋戒。
老宫与佛庙,三日一往拜。
冠者厌于咒,褐者劳于呗。
雨应绝不闻,烦郁何由快。
凭谁诉天公,请执乖龙械。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北宋熙宁九年(壬子)春季发生的严重旱灾。诗人以强烈的笔触刻画了干旱的恶劣景象,"不雨讫夏尾"说明旱情持续时间之长,"赤日裂厚土,黄埃没经界"形象地展现了土地干裂、尘土飞扬的场景。农民们期盼下雨,"农夫望云霓,脰折意未懈",表达了他们坚韧不拔的抗旱决心。
面对灾情,朝廷官员尤其是侍中(可能指宰相或高级官员)积极应对,"侍中守北门,抚俗先罢瘵",他关心民生疾苦,率先采取措施减轻百姓的困苦。官员们甚至斋戒祈祷,包括老宫和佛庙的祭祀活动频繁进行,"老宫与佛庙,三日一往拜",显示出对上天的深深忧虑和虔诚祈求。
然而,尽管人们努力祈雨,但结果却令人失望,"雨应绝不闻",人们的焦虑和烦恼无法得到缓解,"烦郁何由快"。最后,诗人无奈地表示,无人能向天公诉说他们的苦衷,只能寄希望于"凭谁诉天公,请执乖龙械",即借助神话中的龙来降雨,表达出对改变干旱现状的强烈愿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当时旱灾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困扰以及官民共同应对灾难的决心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