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樵风未可期,予舟欲向扶胥口
出处:《送白斋归隐》
明 · 黄衷
隐君卜隐何山深,四明刺天青竹林。
尊边纵客问同异,世上无人争古今。
日高未栉先开径,桃郎惯识平生性。
入手莼丝紫雾轻,不须更把长镵柄。
白首知君愿不违,苧衣如雪天风吹。
镜湖一曲太有限,柔纶千丈东溟垂。
闭关长在衡门里,休观邸报通朝市。
黄石毋要圯下桥,赤松尔待云端寺。
进衔才带紫薇台,花欲飘零烂熳开。
腰章不称笋皮笠,误领当时一鹤来。
陶令孤高五株柳,送君不及空挥手。
十月樵风未可期,予舟欲向扶胥口。
尊边纵客问同异,世上无人争古今。
日高未栉先开径,桃郎惯识平生性。
入手莼丝紫雾轻,不须更把长镵柄。
白首知君愿不违,苧衣如雪天风吹。
镜湖一曲太有限,柔纶千丈东溟垂。
闭关长在衡门里,休观邸报通朝市。
黄石毋要圯下桥,赤松尔待云端寺。
进衔才带紫薇台,花欲飘零烂熳开。
腰章不称笋皮笠,误领当时一鹤来。
陶令孤高五株柳,送君不及空挥手。
十月樵风未可期,予舟欲向扶胥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归隐山林的生活与心境,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事的超脱。首句“隐君卜隐何山深,四明刺天青竹林”以隐士选择隐居之地的深邃与自然之美为背景,展现了一种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生活态度。接着,“尊边纵客问同异,世上无人争古今”表达了隐士与外界的隔绝,以及他对时间流逝的淡然态度。
“日高未栉先开径,桃郎惯识平生性”描绘了隐士日常生活的宁静与和谐,通过“桃郎”的形象,进一步强调了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而“入手莼丝紫雾轻,不须更把长镵柄”则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隐士生活的闲适与自在。
后半部分“白首知君愿不违,苧衣如雪天风吹”表达了对友人归隐生活的理解和尊重,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赞美。“镜湖一曲太有限,柔纶千丈东溟垂”则通过对比,突出了自然界的广阔与深远,以及隐士追求的精神境界。
“闭关长在衡门里,休观邸报通朝市”强调了隐士与世隔绝的生活方式,以及对世俗事务的淡漠。“黄石毋要圯下桥,赤松尔待云端寺”引用典故,进一步深化了隐士与自然、与世无争的生活哲学。
最后,“进衔才带紫薇台,花欲飘零烂熳开”通过隐喻,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状态的赞美,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欣赏。“腰章不称笋皮笠,误领当时一鹤来”则以幽默的方式,展现了隐士生活的独特与自在。“陶令孤高五株柳,送君不及空挥手”借用了陶渊明的典故,表达了对隐士人格的崇敬。“十月樵风未可期,予舟欲向扶胥口”则以期待与离别的情感,结束了对隐士归隐生活的描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士归隐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对世事的超脱以及对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充满了诗意与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