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思峰顶叟,石窟土为床
出处:《怀香炉峰道人》
唐 · 贯休
常思峰顶叟,石窟土为床。
日日先见日,烟霞多异香。
冥心同槁木,扫雪带微阳。
终必相寻去,斯人不可忘。
日日先见日,烟霞多异香。
冥心同槁木,扫雪带微阳。
终必相寻去,斯人不可忘。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峰顶叟:山顶上的老者。石窟:山洞或石窟。
土为床:以泥土为床铺。
日日:每天。
烟霞:云雾和朝霞。
冥心:内心平静。
槁木:枯木,形容心境清寂。
扫雪:清扫积雪。
微阳:微弱的阳光。
相寻去:寻找对方。
斯人:此人,指代老者。
不可忘:不能忘记。
翻译
常常想念山顶的老者,他的床铺是石窟中的泥土。每天他都比太阳先看到太阳升起,烟雾云霞中弥漫着奇异的香气。
他心境如枯木一般静寂,扫雪时也沐浴着微微的阳光。
最终我们一定会去找他,这样的人都不能忘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一位隐逸之人的深切思念与赞美。开篇"常思峰顶叟,石窟土为床"两句,表达诗人经常思考那位生活在高山上的道人,他的住所是自然的洞穴,用大地作为卧榻。这不仅展示了道人的简朴与回归自然,而且也反映出诗人对这种超然世外的生活态度的向往。
"日日先见日,烟霞多异香"表达了在山中,每天都能亲眼目睹日出的壮丽景象,以及那里的清新空气与奇特的花草香气。这两句生动地描绘出自然界的美妙,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道人所处环境的赞赏。
"冥心同槁木,扫雪带微阳"则进一步刻画了道人的高尚品格。这里的“冥心”指的是内心的宁静与专注,而“槁木”在中国文化中象征坚贞不屈,这里用来比喻道人坚守自己的精神追求。扫雪带微阳,则是形容道人的生活虽然清苦,但仍能感受到生命中的温暖和希望。
最后两句"终必相寻去,斯人不可忘"表达了诗人对这位道人的深情与敬意,以及他决心要寻访此人的愿望。这里的“斯人”是指那位道人,而“不可忘”则强调了诗人对他的怀念之深。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对隐逸生活态度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寄托与超越尘世追求的向往。这不仅是对某个人的怀念,更是一种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