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思细摩僧塔峭,壮心不下女墙闲
出处:《题伯兄新楼》
宋 · 王柏
步转层楼四望宽,了无一面欠云山。
龙分玉脊隆隆起,溪露银波隐隐寒。
诗思细摩僧塔峭,壮心不下女墙闲。
仲宣百尺登高卧,未必当时得恁安。
龙分玉脊隆隆起,溪露银波隐隐寒。
诗思细摩僧塔峭,壮心不下女墙闲。
仲宣百尺登高卧,未必当时得恁安。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步转:行走转换。层楼:多层楼房。
了无:完全没有。
欠:缺少。
龙分:山势像龙分开。
玉脊:玉质般的山脊。
隆隆起:高大起伏。
溪露:溪水露出。
银波:泛着银光的波纹。
隐隐寒:微微带着寒意。
诗思:诗人的思绪。
摩:琢磨。
僧塔峭:僧塔峻峭。
壮心:豪情壮志。
女墙:城墙。
仲宣:指王粲,字仲宣。
百尺:极高的地方。
登高卧:登高躺着。
得恁安:得到那样的安宁。
翻译
登上高楼随意远眺,四周开阔没有欠缺云雾缭绕的山峦。山势如龙,脊背隆起,溪流清澈,银波微寒若隐若现。
诗人的思绪在峻峭的僧塔上细细琢磨,豪情壮志不减,对城墙上的悠闲生活毫不在意。
像王粲登高而卧,虽有百尺之高,但未必能有当时的安宁心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高楼雄伟、四面通眺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建筑特色的描述,展现了诗人登临感怀之情。"步转层楼四望宽"一句,既表现了楼阁的宏大,也映射出诗人心胸的开阔。
"了无一面欠云山"透露出诗人对于高处眺望自然之美的向往,无需依赖于远方的名山大川,只在这四周广阔的视野中便可尽情领略。
接下来的两句,"龙分玉脊隆隆起,溪露银波隐隐寒",通过对比龙脉(山脉)和溪流的描写,展示了自然景观与人造建筑的和谐共存。龙脊如同玉石般坚固,隆隆升起,与溪水之间的银波相互映衬,既有动态的美感,也有静谧的意境。
"诗思细摩僧塔峭,壮心不下女墙闲"一句,则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描绘。诗人在高楼之上,不仅观赏自然,更有着深入的思考和情感体验。僧塔峭拔,象征着精神的高远,而“壮心”则表明了诗人不甘平庸、勇于攀登的心志。
最后两句"仲宣百尺登高卧,未必当时得恁安",通过历史人物仲宣(即西晋文学家陆机)的典故,表达了对古人登高望远、寻求心灵寄托的赞赏。同时,“未必当时得恁安”一句,既是对过去的怀念,也透露出诗人对于现实生活中难以获得内心平静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建筑环境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典故的引用,展现了诗人在高楼上所体验到的广阔视野、深邃情怀和超越时空的心灵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