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目山林还尔我,精神帷幄舍渠谁
出处:《送胡季辙制参赴堂召 其二》
宋 · 李曾伯
君见淮头尚可为,勿言蚌鹬正相持。
再三国计当加备,第一人材最切时。
面目山林还尔我,精神帷幄舍渠谁。
登楼若也披舆地,为借前筹试及之。
再三国计当加备,第一人材最切时。
面目山林还尔我,精神帷幄舍渠谁。
登楼若也披舆地,为借前筹试及之。
翻译
你看到淮河边上的形势还有转机,不要说蚌鹬正在激烈争斗。对于三国策略应当更加警惕,此时急需杰出的人才。
我们的志向和才能回归山林,但内心世界和战略智慧谁能替代呢?
如果登上高楼俯瞰全局,就请借鉴过去的谋略来尝试解决当前问题。
注释
君:你。见:看见。
淮头:淮河边。
尚:还。
可为:有希望。
勿言:不要说。
蚌鹬:比喻双方对立。
正相持:正在激烈对抗。
再三:多次。
国计:国家策略。
当加备:应当加倍小心。
第一人材:杰出人才。
最切时:非常关键的时候。
面目:外表,志向。
山林:隐居生活。
还尔我:归于我们自己。
精神:内心世界。
帷幄:战略谋划。
舍渠:除了他。
谁:谁。
登楼:登上高楼。
若也:如果。
披:分析。
舆地:地理形势。
为借:请借鉴。
前筹:过去的谋略。
试及之:尝试应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曾伯所作,名为《送胡季辙制参赴堂召(其二)》。从诗的内容来看,这是一首送别之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未来美好祝愿。
"君见淮头尚可为,勿言蚌鹬正相持。"
这两句诗意在劝诫,告诉胡季辙虽然现在情况还不错,但不要过于乐观,因为世事难料,要有所准备和警觉。
"再三国计当加备,第一人材最切时。"
这里诗人强调国家大计需要更加周全的准备,而优秀的人才在这个时候尤为重要。这也反映出诗人对胡季辙能力的肯定和期待。
"面目山林还尔我,精神帷幄舍渠谁。"
这两句则充满了诗人的自嘲之意,表达了诗人自己留在山林之间,心神不宁,无处安放的情怀。
"登楼若也披舆地,为借前筹试及之。"
最后两句写诗人登上高楼,遥望远方,似乎想要借此景致来预测未来,也是对胡季辙未来的美好祝愿。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友人的深情寄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