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知一榻诸天外,归梦时时近紫闱
出处:《送纯师赴黄檗用李师颜韵》
宋 · 吴则礼
沙尾潮生浪影微,东风洲渚蕨芽肥。
西江水借铜瓶润,北阙云随锡杖飞。
日煖凫鹥迎宴几,春深花絮护禅衣。
遥知一榻诸天外,归梦时时近紫闱。
西江水借铜瓶润,北阙云随锡杖飞。
日煖凫鹥迎宴几,春深花絮护禅衣。
遥知一榻诸天外,归梦时时近紫闱。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沙尾:沙滩的末端。潮生:潮水上涨。
东风:春风。
蕨芽:春季生长的蕨类植物嫩芽。
锡杖:僧人手持的杖,象征僧侣身份。
日煖:温暖的阳光。
凫鹥:野鸭和鸥鸟。
紫闱:古代皇宫的代称,这里指代朝廷或皇宫。
翻译
沙滩上潮水涌起,波浪轻柔,东风吹拂着长满蕨菜的洲渚,它们长得肥美。西江的水仿佛借来铜瓶的光泽,增添了一份湿润,北边宫殿的云彩随着僧人的锡杖飘动。
阳光温暖,野鸭和鸥鸟欢快地迎接宴会,春天深入,花朵如絮,守护着僧人的禅衣。
我想象自己在遥远的天外,归乡的梦常常靠近那紫色的宫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则礼的作品,采用了唐代诗人李师颜的韵脚,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和禅意境界。全诗通过对春日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或同道之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沙尾潮生浪影微”,以波澜壮阔的江水开篇,展现出一幅动态的画面。接着,“东风洲渚蕨芽肥”则描绘了春日里东风吹拂下,岸边植物郁郁葱葱,生机勃发。
第三句“西江水借铜瓶润”,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水的滋润来比喻知识或智慧的传承。第四句“北阙云随锡杖飞”则以轻盈的云彩和锡杖(禅师手持的拂尘)相结合,展现出一幅清净超脱的场景。
中间两句,“日煖凫鹥迎宴几”,通过小鸟在温暖阳光下的嬉戏,传达了春意盎然的氛围。“春深花絮护禅衣”则描绘出花瓣轻抚禅衣的细节,既是对自然美景的描写,也寓意着对内心清净状态的追求。
最后两句,“遥知一榻诸天外,归梦时时近紫闱”,诗人通过“一榻”(床榻)和“诸天外”的表述,传递了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合一的情怀。而“归梦时时近紫闱”则暗示着对远方某个地方或某个人思念之深,梦中常至。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高远,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艺术造诣,也透露出他内心的平和与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