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人来说,多时不下山
出处:《寄三觉山从益上人》
唐 · 齐己
山下人来说,多时不下山。
是应终未是,闲得且须闲。
海面云归窦,猿边月上关。
寻思乱峰顶,空送衲僧还。
是应终未是,闲得且须闲。
海面云归窦,猿边月上关。
寻思乱峰顶,空送衲僧还。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山下人:山脚下的人们。说:传言,谈论。
多时:很久。
不下山:没有下过山。
是应:似乎应该。
终未是:最终却没有成为现实。
闲得:有空闲的时间。
且须闲:就应该享受这份闲适。
海面:大海的表面。
云归窦:云朵汇聚向山洞(窦:孔穴,此指山洞)。
猿边:猿猴所在的地方。
月上关:月亮升起到关隘之上。
寻思:思索,考虑。
乱峰顶:众多山峰的顶端。
空送:徒然地送别。
衲僧:穿着僧衣的和尚,此处泛指僧人。
还:返回。
翻译
山下的人传言说,你已许久未下山。看似应该如此却始终未曾实现,得空闲时就该享受闲暇。
海上云朵回归山洞,猿猴旁边月亮升起照耀着关隘。
思索着那错落山峰之顶,只能空自目送僧人归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享受自然之美的生活状态。"山下人来说,多时不下山"表明山中人与世隔绝,不随波逐流。"是应终未是,闲得且须闲"则表达了对现状的满足和对闲适生活的珍惜。
接下来,"海面云归窦,猿边月上关"一句通过云归大地、月挂高空的意象,描绘出一种宏伟壮丽的自然景观,同时也暗示着诗人心灵的自由与飞扬。"寻思乱峰顶,空送衲僧还"则透露出诗人在山中漫步时的沉思和对修行者的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比山中与世间的不同,以及自然景观的美丽,表达了诗人对于超然物外、享受清寂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了对精神追求者的一种理解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