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作收身去,终馀报国诚
出处:《挽吴给事芾 其二》
宋 · 孙应时
早岁规模大,中年出处明。
两朝高献纳,六郡凛威名。
虽作收身去,终馀报国诚。
秣陵天下计,惆怅此时情。
两朝高献纳,六郡凛威名。
虽作收身去,终馀报国诚。
秣陵天下计,惆怅此时情。
注释
早岁:年轻时。规模:志向、抱负。
出处:仕途、官场。
两朝:两个朝廷。
高献纳:重大贡献。
六郡:六个地区。
凛威:令人敬畏的威望。
收身:退隐。
报国诚:报效国家的忠诚。
秣陵:古地名,今南京。
惆怅:感慨、伤感。
翻译
年轻时志向宏大,中年时仕途清晰。在两个朝廷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六个郡都敬畏你的威望。
虽然选择退隐,但心中依旧怀有报效国家的忠诚。
想起秣陵,那是国家的重要之地,此刻心中充满感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人物早年雄才大略,中年时期的功业显赫。他两次为朝廷出谋划策,六郡的人们都畏惧他的威名。尽管他选择了隐退,但内心依然怀有报效国家的诚意。诗中的“秣陵天下计”表达了对国事的深思和忧虑,而“惆怅此时情”则流露出诗人对于现实与理想不符的哀愁和无奈。这首诗展示了古代士人的忠诚与担当,以及面对世事变化时的情感波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