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钩帘起,啼莺乍过墙
出处:《春日郑子阳陈尔瞻沈秉忠过集斋中得长字》
明 · 欧大任
童子钩帘起,啼莺乍过墙。
日高花气暖,风细柳丝长。
棐几时焚蒳,荒斋亦理觞。
客能从蒋诩,郎自老冯唐。
竹下通深径,溪头出大航。
雅游因此地,何必让清漳。
日高花气暖,风细柳丝长。
棐几时焚蒳,荒斋亦理觞。
客能从蒋诩,郎自老冯唐。
竹下通深径,溪头出大航。
雅游因此地,何必让清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的一次聚会,充满了生机与和谐。首联“童子钩帘起,啼莺乍过墙”以孩童拉开窗帘的动作和远处黄莺飞过的场景,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接着,“日高花气暖,风细柳丝长”两句,通过阳光、花朵、微风和柳条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温暖与生机。
“棐几时焚蒳,荒斋亦理觞”则转而描绘室内的情景,棐几上焚香,荒斋中设宴,体现了主人对聚会的精心准备和对宾客的尊重。接下来的“客能从蒋诩,郎自老冯唐”,引用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嘉宾的敬重和聚会的高雅。
后半部分“竹下通深径,溪头出大航”描绘了室外的景致,竹林间的小径通往深处,溪流边的大船等待着启程,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最后,“雅游因此地,何必让清漳”则表达了聚会地点的优越性,暗示这里足以媲美清漳这样的名胜之地,强调了这次聚会的价值和意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展现了春日聚会的场景,既有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对人物情感的细腻捕捉,是一幅充满生活气息和文化韵味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