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大事既去止可叹,皇纲已坠如何追全文

大事既去止可叹,皇纲已坠如何追

出处:《首尾吟 其三十八
宋 · 邵雍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赞仲尼。
大事既去止可叹,皇纲已坠如何追
由兹春秋无义战,所以定哀多微辞。
绝笔获麟之一句,尧夫非是爱吟诗。

注释

尧夫:指欧阳修,北宋文学家。
仲尼:即孔子,儒家创始人。
大事:指重要的历史事件。
皇纲:古代指皇帝的统治秩序。
春秋:古代编年体史书,这里代指历史。
义战:遵循道义的战争。
定哀:《春秋》中的哀公,此处借指《春秋》的记载。
微辞:含蓄、委婉的言辞。
绝笔:指完成的最后一笔,这里指写作的终结。
获麟:《春秋》记载的鲁哀公十四年,麒麟出现被认为是祥瑞,但也是《春秋》的终结。

翻译

欧阳修并非只是爱好吟诗,诗是他赞美孔子的方式。
重大事件已经过去只能感叹,皇权衰落又怎能挽回。
因此那个时代的战争失去了道义,所以《春秋》中的哀歌多含委婉言辞。
他在诗中写下‘绝笔获麟’这一句,再次强调他并非仅是爱好吟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首尾吟》第三十八首,主要通过诗人尧夫(邵雍的号)的口吻,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道德沦丧的感慨。首句“尧夫非是爱吟诗”看似平淡,实则揭示了诗人并非单纯喜好诗歌创作,而是借诗言志,以诗为载体来表达深沉的思想。

接下来的诗句“诗是尧夫赞仲尼”,表明诗人通过诗歌赞美孔子,暗示对儒家伦理的推崇,同时也暗含对现实社会中道德沦落的批评。诗人指出,“大事既去止可叹,皇纲已坠如何追”,意指重要的历史事件已经过去,无法挽回,国家纲常的败坏令人叹息,却又无从追寻解决之道。

“由兹春秋无义战,所以定哀多微辞”进一步阐述,诗人认为自春秋时期以来,战争失去了道义,导致诗文中充满了哀叹和隐晦的言辞,反映出诗人对于乱世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最后,诗人以“绝笔获麟之一句,尧夫非是爱吟诗”作结,强调自己写这首诗并非单纯为了吟咏,而是借“获麟”这一典故(麒麟出现被视为祥瑞,但此处可能寓指乱世之象),传达出对时局的深深忧虑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个人的诗歌创作,寓言历史与现实,展现了诗人对社会道德衰颓的深刻反思和对理想秩序的追求。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