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柏台前听雨漏,金莲炬底立霜蹄
出处:《送陈御史孟阳之官西河》
明 · 孙蕡
几年文墨侍彤闱,妙句曾看对御题。
翠柏台前听雨漏,金莲炬底立霜蹄。
当时意气青云动,此日凄迟皂帽低。
歧路相逢又相别,滦河烟树冷凄凄。
翠柏台前听雨漏,金莲炬底立霜蹄。
当时意气青云动,此日凄迟皂帽低。
歧路相逢又相别,滦河烟树冷凄凄。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孙蕡所作的《送陈御史孟阳之官西河》。诗中描绘了送别友人陈御史孟阳赴任西河的情景,充满了离别的哀愁与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首联“几年文墨侍彤闱,妙句曾看对御题”点明了陈御史在朝廷中的身份和才华,他曾在宫中侍奉皇帝,其文采斐然,曾得到皇帝的赏识。这既是对陈御史个人才能的肯定,也暗示了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颔联“翠柏台前听雨漏,金莲炬底立霜蹄”通过细腻的场景描写,展现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翠柏台前,雨滴落在瓦片上,发出清脆的声音;金莲炬下,霜雪覆盖着马蹄,映照出一片银白。这些景象不仅渲染了离别的凄凉,也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颈联“当时意气青云动,此日凄迟皂帽低”对比了过去与现在的不同心境。昔日,陈御史意气风发,仿佛能与青云齐飞;而今,面对离别,他的心情变得沉重,头戴的皂帽也显得低垂。这一对比,表达了对友人未来仕途的担忧和对当前离别的不舍。
尾联“歧路相逢又相别,滦河烟树冷凄凄”以辽远的景象收束全诗。在岔路口,两人即将分别,而此时的景色更是增添了几分悲凉。滦河边的烟树在秋风中显得格外冷清,仿佛预示着离别后的孤独与寂寞。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离别场景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未来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