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知宦寓应如水,谁道刑官便是秋
出处:《送施克和之平乐》
明 · 邵宝
行尽潇湘问吏邮,青山回处古昭州。
自知宦寓应如水,谁道刑官便是秋。
身在江湖频望阙,道经岳鄂两登楼。
三年宪召君当起,莫指苍梧赋远游。
自知宦寓应如水,谁道刑官便是秋。
身在江湖频望阙,道经岳鄂两登楼。
三年宪召君当起,莫指苍梧赋远游。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邵宝所作的《送施克和之平乐》。邵宝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送别友人前往平乐的情景,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与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首联“行尽潇湘问吏邮,青山回处古昭州”,诗人想象友人一路跋涉,从潇湘之地到古昭州,沿途询问官府驿站的消息,青山环绕,回转之处便是友人即将到达的目的地。这里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既描绘了旅途的艰辛,也预示了友人即将抵达新地的喜悦。
颔联“自知宦寓应如水,谁道刑官便是秋”,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生活的期许。友人虽然身处官场,但诗人相信他的心性如同流水一般平和,不会被外界的纷扰所影响。同时,诗人也反问世人,是否真的认为刑官就只能代表严酷的秋天,而不能拥有春天般的温暖与公正。
颈联“身在江湖频望阙,道经岳鄂两登楼”,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怀与祝福。友人身处江湖,却时刻不忘朝廷(“望阙”),即使经过岳鄂这样的名胜之地,也不忘登高望远,寓意着友人无论走到哪里,心中都装着国家与理想。
尾联“三年宪召君当起,莫指苍梧赋远游”,是对友人未来的期待与鼓励。三年后,友人将被朝廷召唤,诗人希望友人能够积极应对,不要像屈原那样因不满现实而选择远离尘世的远游,而是应该勇敢面对挑战,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也有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体现了邵宝作为一位文人士大夫的高尚情怀与深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