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笑山翁老据鞍,探梅今夕到江干
出处:《樊江观梅》
宋 · 陆游
莫笑山翁老据鞍,探梅今夕到江干。
半滩流水浸残月,一夜清霜催晓寒。
倚醉更教重秉烛,怕寒元自怯凭栏。
谁知携客芳华日,曾费缠头锦百端。
半滩流水浸残月,一夜清霜催晓寒。
倚醉更教重秉烛,怕寒元自怯凭栏。
谁知携客芳华日,曾费缠头锦百端。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山翁:指年老的诗人自己。探梅:寻访梅花。
江干:江边。
残月:即将落下的月亮。
清霜:秋夜的霜冻。
晓寒:清晨的寒气。
倚醉:借酒浇愁。
重秉烛:再次点燃蜡烛。
怯凭栏:不敢倚靠栏杆。
携客:带着客人。
芳华日:美好的春日。
缠头:古代赏赐给表演者的财物。
锦百端:许多锦绣。
翻译
不要笑话我这山翁虽老还骑马赏梅,今夜已来到江边。月光洒在半河的流水上,一夜清霜早早地带来了寒冷。
借着酒意我更想举着蜡烛欣赏,只是害怕寒冷所以不敢倚栏。
谁知道在美好的春光中陪伴客人,我曾花费了多少锦绣钱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者在寒冷的夜晚,独自骑马前往江边探望梅花的情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梅花傲寒的美丽以及老者的高洁情操。
“莫笑山翁老据鞍”一句直接点出了主角是一位年迈的隐士,他依然坚持着自己的生活方式,不为世俗所动。紧接着,“探梅今夕到江干”则表明了他的目的:在这个寒冷的夜晚,独自一人前去欣赏梅花。
“半滩流水浸残月,一夜清霜催晓寒”两句描绘出一个宁静而又略带凉意的夜景。潺潺的溪流映照着残月,而一夜之间,清冷的霜气已经加重了早晨的寒意。
“倚醉更教重秉烛,怕寒元自怯凭栏”则透露出老者对梅花的热爱,他甚至不惧怕寒冷,依靠着栏杆细细品味。尽管他知道外面的世界可能会觉得这是一种孤独或是疯狂,但在他的心中,这份宁静与自然之间的交流是无价的。
最后,“谁知携客芳华日,曾费缠头锦百端”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可能到来的美丽景象的期待。尽管岁月流逝,但他依旧珍惜那些与梅花共度的美妙瞬间,并且期盼着未来的日子里,能够再次携带客人一同享受这份自然赐予的馈赠。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江边景色的描绘,以及老者独自探梅的情形,展现了一个超脱世俗、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同时,也折射出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永恒不变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