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泽尚如新,遗像犹未敝
出处:《世儒堂为俞山人》
明 · 韩雍
昔承俞山人,遗我参同契。
因之访南国,知是儒者裔。
华胄遥遥来,传书十馀世。
隐显虽弗同,守业不少替。
卦探伏羲画,辞讲三圣系。
践履无愧怍,著述有文艺。
手泽尚如新,遗像犹未敝。
山人益克肖,讲学了生计。
阿母守贞节,旌书表门第。
见重瀛洲仙,名堂与佳制。
贤声播三吴,庆泽衍千岁。
勖哉子若孙,箕裘谨终励。
因之访南国,知是儒者裔。
华胄遥遥来,传书十馀世。
隐显虽弗同,守业不少替。
卦探伏羲画,辞讲三圣系。
践履无愧怍,著述有文艺。
手泽尚如新,遗像犹未敝。
山人益克肖,讲学了生计。
阿母守贞节,旌书表门第。
见重瀛洲仙,名堂与佳制。
贤声播三吴,庆泽衍千岁。
勖哉子若孙,箕裘谨终励。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韩雍对俞山人的赞颂之作。诗中提到俞山人曾赠送他《参同契》一书,由此引发了作者对俞氏家族的追溯,他们源远流长,传承儒家文化达十几代。尽管家族成员在隐居和显赫之间有所变化,但对儒家事业的坚守始终如一。俞山人深通伏羲八卦和儒家经典,其生活实践无愧于学问,著作富有艺术性。诗中还提及俞山人的母亲保持贞洁,家族受到仙人般的尊重,世儒堂的荣耀与精美的建筑象征着他们的美德和声誉。俞家的贤德在三吴地区广为流传,福泽绵延千年。最后,诗人鼓励俞家子孙继承先祖遗志,严谨持家,发扬光大。整首诗充满了对儒家文化的敬仰和对世家风范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