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移城入树,岸阔水浮村
出处:《与鄠县群官泛渼陂》
唐 · 岑参
万顷浸天色,千寻穷地根。
舟移城入树,岸阔水浮村。
闲鹭惊箫管,潜虬傍酒樽。
暝来呼小吏,列火俨归轩。
舟移城入树,岸阔水浮村。
闲鹭惊箫管,潜虬傍酒樽。
暝来呼小吏,列火俨归轩。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万顷:形容水面极为广阔。浸天色:水面与天空颜色交融,仿佛水天一色。
千寻:极言深度,古时一寻为八尺,千寻形容极深。
穷地根:探到地底最深处。
舟移:小船移动。
城入树:因为视角变化,城郭好像进入树林中。
岸阔:河岸宽阔。
水浮村:水面反射出村庄的景象,如同村庄浮在水上。
闲鹭:悠闲的白鹭。
惊箫管:被音乐声所惊扰。
潜虬:潜在水中的龙,比喻隐居的贤士或神秘之物。
傍酒樽:靠近酒器,比喻参与宴饮。
暝来:夜晚来临。
呼小吏:召唤小官吏。
列火:排列火炬照明。
俨归轩:整齐庄严地护送回车(轩指古代的车),归轩即回家之意。
翻译
广阔无垠的水面仿佛与天色相接,深不可测的潭水直探地底根源。小船移动时,城郭仿佛隐入了树林之中,河岸宽广处,水面漂浮着村落的倒影。
悠闲的白鹭被悠扬的箫声所惊起,潜在水中的龙似乎也靠近了欢宴的酒杯。
夜幕降临时,呼唤小吏排列火炬,庄严地护送我返回府邸。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景图。"万顷浸天色,千寻穷地根",表达了水面辽阔,似乎连着天边,而岸边树木则深入地下,显示出作者对自然景观的宏大感受。"舟移城入树,岸阔水浮村",描写的是船只在茂密的树林间穿行,岸线宽广而曲折,水面上漂浮着村庄,这些意象让人仿佛置身于一片宁静恬适之中。
接下来的"闲鹭惊箫管,潜虬傍酒樽"则是对环境中生物活动的细腻刻画。白鹭被箫竹声惊起,而水中的蛇类在酒樽旁游弋,这些生动的场景增添了诗歌的生机与活力。
最后,"暝来呼小吏,列火俨归轩",则是夜幕降临时的情景。作者呼唤着小官员,点起火炬,以此作为返回驿站的信号。这一幕不仅展示了古代官吏日落后归家的场景,也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细节的观察与记錄。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风光和人事活动的描绘,展现了岑参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艺术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