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我岂事远观,急欲识春面全文

我岂事远观,急欲识春面

宋 · 王柏
平生手种梅,不作和羹念。
其所起予者,岁寒心一片。
孤芳以气传,万物自形禅。
暗香疏影句,知心亦已浅。
虽以乾䕩馀,亦可清庙荐。
今年花最蚤,思之心胆战。
花蚤岂不佳,当开时尚远。
阴阳贵顺序,难与俗人辨。
我岂事远观,急欲识春面
此意与谁论,珠玑谩堆案。

注释

和羹:比喻调和各种食材做羹。
岁寒:形容严冬时节。
孤芳:独自绽放的芬芳。
形禅:通过事物形态体现的禅意。
乾䕩:古代祭祀时剩余的祭品。
心胆战:内心极度紧张。
阴阳: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地、刚柔等对立统一概念。
急欲:迫切想要。
春面:春天的景象。
珠玑:比喻优美的诗文。
谩堆案:徒然堆积在书桌上。

翻译

我一生亲手种植梅树,从不把它当作调和食物的材料。
它给予我的,是寒冬中不变的忠诚之心。
梅花以其孤傲的芬芳传递精神,万物从中领悟到禅意。
那‘暗香浮动月黄昏,疏影横斜水清浅’的诗句,却显示了知音之少。
即使花朵凋零,它们仍能供奉于清静的庙堂。
今年花开得特别早,让我心中充满忧虑。
花开得早难道不好吗?只是盛开的季节还远未到来。
自然的规律讲究顺序,难以向常人解释清楚。
我岂止是远远欣赏,更渴望亲近春天的面貌。
这份心意与谁分享呢?满桌的诗文也只是徒然堆积。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柏的作品,名为《小酌敬岩梅下和立斋韵(其二)》。诗中的意境优美,语言简洁而富有深意。

首句“平生手种梅,不作和羹念”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以及他通过亲手栽培梅花来表达自己不愿随波逐流、追求世俗功名的情怀。这里,“梅”既是自然之物,也象征着高洁独立的人格。

“其所起予者,岁寒心一片”则描绘了诗人在严冬中对梅花的独特感受,那份冰冷中的坚守与孤傲,正如他自己的内心世界一般。

接着,“孤芳以气传,万物自形禅”展现了梅花与自然万物和谐共生的哲思。诗人通过梅花之“香”,揭示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这是中国古典美学中“无声之美”的体现。

“暗香疏影句,知心亦已浅”表明了诗人的深刻感悟,他不仅仅欣赏梅花的表面之美,更能从其淡雅的香气和投射的树影中领悟到生命的真谛。这里,“浅”并不意味着肤浅,而是指一种超越世俗的深邃理解。

“虽以乾䕩馀,亦可清庙荐”则进一步强调了梅花的高洁品质,即便是在最为枯萎之时,也能够保持其纯净不染,值得供奉于清幽的庙堂之中。

“今年花最蚤,思之心胆战”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盛开时景的激动和期待。这里,“蚤”字用以形容梅花细小而珍贵,表现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细腻感知。

“花蚤岂不佳,当开时尚远”则是对上一句的深化,进一步强调了梅花即将到来的盛况,以及诗人内心的渴望和期待。这里,“岂不佳”表达了一种肯定,而“当开时尚远”则是在时间与空间中寻找美好事物的过程。

“阴阳贵顺序,难与俗人辨”表明了诗人对于自然规律的尊重,以及他对梅花之美的独特理解,这是一种超越常人的审美视角。

“我岂事远观,急欲识春面”则是诗人内心的自问,他是否总是在远处观望,而没有真正领略到春天的容颜。这不仅是一个对梅花的追求,也是对生命本质的一种探索。

最后,“此意与谁论,珠玑谩堆案”则表达了诗人在鉴赏梅花、感悟自然之美时,那份无法与他人共鸣的心情。这“珠玑谩堆案”形象化地描绘了一种孤独而深邃的思想状态。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细腻描写和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生命之真谛的独到理解,以及他那种超脱世俗、独立自主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