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饶古庙香炉去,也要披毛戴角来
出处:《送朱时发》
宋 · 吕本中
眼底家乡不自归,痴人争忍劫前灰。
直饶古庙香炉去,也要披毛戴角来。
直饶古庙香炉去,也要披毛戴角来。
鉴赏
这首诗《送朱时发》是宋代诗人吕本中所作,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对人生与命运的深刻思考。
首句“眼底家乡不自归”,诗人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对于故乡的思念与渴望回归的情感,但又似乎因为某种原因无法实现这一愿望。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既体现了人类对于归属感的强烈需求,也暗示了现实与理想的冲突。
次句“痴人争忍劫前灰”,这里的“痴人”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或其他执着于某种理想或情感的人。他们面对着“劫前灰”的境遇,即经历了毁灭性事件后留下的残骸,象征着曾经的美好与希望化为乌有。然而,即使在这样的困境中,“争忍”二字强调了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不舍与坚持,即便面对痛苦与绝望,仍不愿放弃心中的那份执着。
后两句“直饶古庙香炉去,也要披毛戴角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假设如果连古庙中的香炉都能离开,那么即便是化身为兽,也要回到那个曾经的家园。这里不仅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厚意,更蕴含了对生命本质的探索——无论遭遇何种变故,内心深处对于家的渴望与追求永远不会改变。这种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执着,体现了人性中最纯粹、最坚韧的一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命运以及故乡情感的深切感悟,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于自我、家庭、归属感等主题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