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波逐若泻,连山凿如劈
出处:《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
唐 · 白居易
江从西南来,浩浩无旦夕。
长波逐若泻,连山凿如劈。
千年不壅溃,万姓无垫溺。
不尔民为鱼,大哉禹之绩。
导岷既艰远,距海无咫尺。
胡为不讫功,馀水斯委积。
洞庭与青草,大小两相敌。
混合万丈深,淼茫千里白。
每岁秋夏时,浩大吞七泽。
水族窟穴多,农人土地窄。
我今尚嗟叹,禹岂不爱惜。
邈未究其由,想古观遗迹。
疑此苗人顽,恃险不终役。
帝亦无奈何,留患与今昔。
水流天地内,如身有血脉。
滞则为疽疣,治之在针石。
安得禹复生,为唐水官伯。
手提倚天剑,重来亲指画。
疏河似剪纸,决壅同裂帛。
渗作膏腴田,蹋平鱼鳖宅。
龙宫变闾里,水府生禾麦。
坐添百万户,书我司徒籍。
长波逐若泻,连山凿如劈。
千年不壅溃,万姓无垫溺。
不尔民为鱼,大哉禹之绩。
导岷既艰远,距海无咫尺。
胡为不讫功,馀水斯委积。
洞庭与青草,大小两相敌。
混合万丈深,淼茫千里白。
每岁秋夏时,浩大吞七泽。
水族窟穴多,农人土地窄。
我今尚嗟叹,禹岂不爱惜。
邈未究其由,想古观遗迹。
疑此苗人顽,恃险不终役。
帝亦无奈何,留患与今昔。
水流天地内,如身有血脉。
滞则为疽疣,治之在针石。
安得禹复生,为唐水官伯。
手提倚天剑,重来亲指画。
疏河似剪纸,决壅同裂帛。
渗作膏腴田,蹋平鱼鳖宅。
龙宫变闾里,水府生禾麦。
坐添百万户,书我司徒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江水的壮观景象和禹的伟大功绩,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治理水患的关切。语言雄浑,想象丰富,充分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对自然景观的深刻理解。在描写江水时,诗人用“浩浩无旦夕”、“长波逐若泻”等词语形容江水的奔腾不息和巨大无边,给人以动荡之感。同时,通过“千年不壅溃,万姓无垫溺”表达了对禹王治水功绩的赞颂。
在诗中,导岷艰远、距海无咫尺的描写,又突显了江水流经之地的险峻和广阔。并且通过“洞庭与青草,大小两相敌”等句子,展现出自然景观间壮丽对比。而“混合万丈深,淼茫千里白”则是对江水深邃与波涛壮观的生动描绘。
诗人在最后部分通过“每岁秋夏时,浩大吞七泽”、“水族窟穴多,农人土地窄”等语句,表达了对于水患频仍和人民生活困难的忧虑,并通过“我今尚嗟叹,禹岂不爱惜”表达了对古代治水英雄的怀念和敬仰。最后,诗人设想如果禹王复生,能够解决当时的水患问题,体现出诗人对于解决现实问题的迫切心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高超艺术造诣,也透露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刻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