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隐何劳访碧岑,帝城佳处即云林
出处:《和文济迁居二首》
明 · 顾璘
大隐何劳访碧岑,帝城佳处即云林。
阴阴柳覆溪门静,宛宛莺啼竹坞深。
安石东山堪独卧,孔明梁甫莫悲吟。
凤台雪霁多佳景,不负扁舟五夜寻。
阴阴柳覆溪门静,宛宛莺啼竹坞深。
安石东山堪独卧,孔明梁甫莫悲吟。
凤台雪霁多佳景,不负扁舟五夜寻。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顾璘的《和文济迁居二首(其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雅致的隐居图景。首句“大隐何劳访碧岑”,表达了对高人隐士无需特意去偏远山林寻找,因为帝都之中也有如世外桃源的地方,暗示了文济的居所环境之佳。接下来的“帝城佳处即云林”进一步强调了京城内的隐逸之境,如同云雾缭绕的山林。
“阴阴柳覆溪门静”描绘了溪流边柳树浓密,门庭寂静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宛宛莺啼竹坞深”则通过黄莺的婉转鸣叫,衬托出竹林深处的僻静与生机。诗人借典故,“安石东山堪独卧”暗指文济的居所如同东晋谢安隐居的东山,适合独自享受宁静;“孔明梁甫莫悲吟”则以诸葛亮隐居隆中自比,劝慰文济不必过于忧国忧民,可以在此安居。
最后两句“凤台雪霁多佳景,不负扁舟五夜寻”总结全诗,赞美雪后凤台(可能是指文济居所附近的一座高地)景色宜人,诗人五夜乘舟来访,不虚此行,表达了对友人隐居环境的赞赏和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优美,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朋友的深厚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