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鸮同变响,苹鹿共和鸣
出处:《燕贡士》
宋 · 苏辙
泮水生芹藻,干旄在浚城。
桑鸮同变响,苹鹿共和鸣。
秋晚槐先堕,霜多桂向荣。
清尊助劝驾,急管发欢声。
勇锐青衿士,淹通白发生。
芬芳杂兰菊,变化等鹍鲸。
去日衣冠盛,归时里巷惊。
坐中词赋客,愧尔一经明。
桑鸮同变响,苹鹿共和鸣。
秋晚槐先堕,霜多桂向荣。
清尊助劝驾,急管发欢声。
勇锐青衿士,淹通白发生。
芬芳杂兰菊,变化等鹍鲸。
去日衣冠盛,归时里巷惊。
坐中词赋客,愧尔一经明。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泮水:学校附近的水池。干旄:古代的一种旗帜。
浚城:古代的城市名。
桑鸮:鸟名,类似枭鸟。
苹鹿:泛指草木。
共和鸣:一起鸣叫。
槐先堕:槐叶先落。
桂向荣:桂花盛开。
清尊:清酒。
劝驾:助兴。
急管:急促的笛声。
欢声:欢快的声音。
青衿士:年轻的学子。
白发生:形容年长者。
鹍鲸:大鹏和鲸鱼,比喻事物的巨大变化。
衣冠盛:衣着华丽。
里巷惊:邻里惊讶。
词赋客:擅长诗词的人。
一经明:精通一部经典经书。
翻译
泮池边生长着水芹和藻类,干旄旗在浚城上飘扬。桑鸮和鹿鸟一同变换鸣叫,草木和谐共鸣声响起。
秋夜槐树落叶早,霜降时节桂花更繁盛。
清酒助兴,急促的笛声带来欢快气氛。
英勇的年轻人身着青衫,年长者满头白发却学识渊博。
芬芳的兰花和菊花混杂,万物变化如同大鹏展翅鲸鱼跃海。
离开时衣冠楚楚,归来时邻里皆惊。
宴会上的文人墨客,对你的博学经书感到自愧。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燕贡士》,描绘了秋季校园的景象和学子们才情的展现。首联“泮水生芹藻,干旄在浚城”以泮水边生长的芹藻和浚城的旌旗象征学府的宁静与活力,暗寓学子们的进取精神。中间两联通过“桑鸮同变响,苹鹿共和鸣”和“秋晚槐先堕,霜多桂向荣”,形象地展现了秋天的景色,以及学子们才华横溢,如同各种鸣禽和植物的生机勃勃。
“清尊助劝驾,急管发欢声”则描绘了宴会上的欢乐气氛,酒杯交错间,音乐激昂,烘托出贡士们豪情壮志。接下来的诗句“勇锐青衿士,淹通白发生”赞美了年轻学子的勇气和学识,也感叹时光荏苒,白发者也有深沉的学识。
尾联“去日衣冠盛,归时里巷惊”描述了贡士们离校时的荣耀和归乡时邻里间的惊叹,而“坐中词赋客,愧尔一经明”则是诗人自谦,表示自己面对这些博学之士,深感自己的学问尚需精进。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丰富,既赞扬了贡士们的才情,又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苏辙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