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之高几万仞,九江秀色不可招
出处:《题九江秀色图》
元末明初 · 王祎
昔闻庐山谣,今见庐山高。
庐山之高几万仞,九江秀色不可招。
山南山北尽佳致,五百僧房密脾缀。
香炉直削金芙蓉,瀑布长拖青翡翠。
晴岚暖霭日夕浮,画图彷佛不得求。
谪仙仙去三千秋,安得起尔从之游。
庐山之高几万仞,九江秀色不可招。
山南山北尽佳致,五百僧房密脾缀。
香炉直削金芙蓉,瀑布长拖青翡翠。
晴岚暖霭日夕浮,画图彷佛不得求。
谪仙仙去三千秋,安得起尔从之游。
鉴赏
这首诗由元末明初诗人王祎所作,名为《题九江秀色图》。诗中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庐山的雄伟与秀丽。
首句“昔闻庐山谣,今见庐山高”,既是对庐山历史传说的追溯,也是对眼前庐山景象的赞叹。接着,“庐山之高几万仞,九江秀色不可招”两句,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庐山的高度和九江水色的美丽,表达了诗人对庐山自然美景的向往之情。
“山南山北尽佳致,五百僧房密脾缀”描绘了庐山的多姿多彩,无论是山的南面还是北面,都充满了美丽的景致。而“香炉直削金芙蓉,瀑布长拖青翡翠”则通过比喻,将庐山的香炉峰比作金色的芙蓉,瀑布比作绿色的翡翠,形象地展示了庐山的自然之美。
“晴岚暖霭日夕浮,画图彷佛不得求”两句,描绘了庐山在不同天气下的美丽景象,无论是晴朗的天空还是温暖的云雾,都如同一幅无法复制的画卷。最后,“谪仙仙去三千秋,安得起尔从之游”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诗人李白的怀念,以及渴望能够亲自游览庐山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庐山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庐山的壮美与秀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